[发明专利]一种医治腋臭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2563.2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3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健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7/00;A61K9/12;A61K9/06;A61K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40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治 腋臭 外用 中药 制剂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治腋臭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制法。
背景技术
腋臭俗称“狐臭”,是由腋窝大汗腺产生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后经细菌分解,产生一 种难闻的气味,受内分泌影响,腋臭多在青春期开始,至老年后减轻或消失。部分有家族史, 可能与遗传有关。腋臭的发病率随个体和卫生习惯的不同而有差异,其程度随季节和气候 的不同有所变化。此证严重者影响患者的交往,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 作。
腋臭的发病时期多在青春发育期后,女性较男生略早。其发臭的机理是因为患者 腋下大汗腺太丰富,分泌过多汗液,刚排出皮肤表面的大汗液呈乳白色,无菌无味,不久受 腋窝潮湿部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的分解,发出典型的辛辣气味。腋臭 的辛辣气味系由六碳至十碳的不饱和支链脂肪酸所致,主要是3-反-2-甲基己酸及50-雄烯 酮。
中医认为:“腋臭者,秽气从腋下出,如狐狸膻臊,令人不可相近,俗名狐臭。腋臭患 者,其腋下必有毛空如针细,即出秽处,耳内必有油湿。”腋臭多与先天禀赋有关,禀于先天, 承袭父母腋下秽浊之气,熏蒸于外,从腋下而出;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湿热内蕴。
目前治疗狐臭的方法众多,按治疗的方法可分成两大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现 有的药物只能起缓解的作用,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患者皮肤容易过敏,刺痒难忍甚至 变黑,副作用大,对人体健康不利;手术方法多为传统手术、激光、微波等,面积大,伤口深, 恢复慢,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无法接受,而且复发率高,疗效欠理想。
申请公布号CN104352972A(申请号201410618885.1)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 开了一种治疗腋臭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五加皮5-10份、仙人对坐 草5-11份、郁金6-11份、苦蓢6-12份、蛇王草4-8份、白术4-9份、丹皮4-10份、丝瓜络5-10份。 申请公布号CN104623375A(申请号201510072239.4)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 疗腋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连8-13份、薰衣草 6-12份、问荆4-10份、龙葵子5-11份、白附子3-9份、八仙草4-8份、竹叶3-6份、樟脑2-6份、天 仙藤4-10份。申请公布号CN104027776A(申请号201410288134.8)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 公开了一种治疗狐臭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紫苏子4-10份、半夏3-9份、生姜3- 9份、石灰1-3份、白芷3-9份、薄荷2-6份、延胡索3-9份、梅花冰片0.1-0.3份、密陀僧0.1-0.5 份、马铃薯10-20份、油桐叶10-20份、大黄3-9份、青木香1-2份、八角茴香2-6份、蜘蛛0.3-1 份。
虽然目前治疗腋臭的中药药物很多,但存在治疗费用高、显效慢、疗效不理想,难 以彻底根除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方便、配伍简单、疗效确切的 医治腋臭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治愈率高,温和不刺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治腋臭的外用中药制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淡竹叶8-13;紫 萁贯众5-11;狗肝菜7-12;山药6-11;无花果4-8;蜂斗菜8-12;米仔兰花6-13;紫花地丁9- 12;龙眼核5-12;瑞连草7-13;半边旗4-9;青葙子3-7;地柏枝6-10。
优选的方案中,淡竹叶9.5-11.5;紫萁贯众7-9;狗肝菜8.5-10.5;山药7.5-9.5;无 花果5-7;蜂斗菜9-11;米仔兰花8-11;紫花地丁10-11;龙眼核7-10;瑞连草9-11;半边旗5- 8;青葙子4-6;地柏枝7-9。
更加优选的,淡竹叶10.5;紫萁贯众8;狗肝菜9.5;山药8.5;无花果6;蜂斗菜10;米 仔兰花9.5;紫花地丁10.5;龙眼核8.5;瑞连草10;半边旗6.5;青葙子5;地柏枝8。
一种医治腋臭的外用中药制剂的喷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龙眼核置于去核的大枣中包裹严实,置于热砂中,武火加热,快速翻炒至枣皮鼓起, 略有焦斑,取出,去枣,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健芳,未经王健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2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治脾胃积热型口腔溃疡中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