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夹持分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1950.4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0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楠;谢亚飞;陈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1/00 | 分类号: | B65G6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周会芝 |
地址: | 47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制品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夹持分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以其质量轻、强度高等优点在建筑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加气混凝土制品在制作过程中,需经过混凝土的浇注、浇注后的静养以及静养后的切割工序后被运入蒸压釜;加气混凝土坯体在蒸压釜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蒸养后成为加气混凝土制品被运出蒸压釜,然后被夹运到相应装置上以进入后续的包装运输工序等。
在上述的生产过程中,相邻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进入蒸压釜之前的坯体阶段已经被切隔成相互独立的砌块,但经过蒸养环节成为加气混凝土制品以后,相邻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相互粘连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是采用夹持转运装置和分垛装置两台设备分两道工序来解决相邻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粘接的问题;这就造成相应生产设备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采用两道工序进行夹运和分垛,也会降低生产效率;并且增加了加气混凝土制品破损的几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夹持分垛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夹持分垛装置,包括框架梁,在框架梁的下方悬挂设有多套夹手组件,多套夹手组件沿着与夹持施力方向垂直的方向呈一排设置,在分离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邻的夹手组件能够实现靠近和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离驱动装置为油缸、气缸或电动推杆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手组件包括一个倒U形的夹手架,在夹手架的两个脚的下部分别设有一套夹臂组件,所述的夹臂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平行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与夹手架的相应脚固定连接的连架杆、与连架杆的两端分别相铰接的两根摇杆以及与两根摇杆的另一端相铰接的连杆,两个平行四连杆机构各自的连杆朝向夹手架内侧的一端延伸后固定连接有夹持板,夹持板由设在夹手架相应脚下端的夹持驱动装置驱动实现对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夹持和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持驱动装置为油缸、气缸或电动推杆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在框架梁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水平导轨Ⅰ,多套夹手组件中有一套与框架梁固定连接,其余的夹手组件分别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水平导向轮Ⅰ悬挂在水平导轨Ⅰ的上表面,框架梁的下端面还设有与水平导轨Ⅰ相平行的水平导轨Ⅱ,夹手组件的上端设有成对的水平导向轮Ⅱ,成对的水平导向轮Ⅱ分布在水平导轨Ⅱ的两个侧面,与水平导轨Ⅱ构成滚动配合,在任意相邻的两套夹手组件之间均设有分离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架梁设有两根纵梁,在两根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梁,在多根横梁的上端还设有两根与纵梁平行的加强梁。
进一步地,所述的纵梁采用C型钢制作而成,两根纵梁背对背平行设置,所述的加强梁采用槽钢制作而成,两根加强梁背对背设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夹持并能够对相邻的加气混凝土制品的粘接进行分离。
采用本发明,可一次性实现对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分离和转运,工作效率高,而且可避免对加气混凝土制品的二次伤害,极大地提高了加气混凝土制品的产品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梁,101、纵梁,102、横梁,103、加强梁,2、分离驱动装置,3、夹手组件,301、夹手架,302、平行四连杆机构,302a、连架杆,302b、摇杆,302c、连杆,303、夹持驱动装置,304、夹持板,4、水平导轨Ⅰ,5、水平导向轮Ⅰ,6、水平导轨Ⅱ,7、水平导向轮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夹持分垛装置,包括框架梁1,在框架梁1的下方悬挂设有多套夹手组件3,多套夹手组件3沿着与夹持施力方向垂直的方向呈一排设置,在分离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相邻的夹手组件能够实现靠近和分离。
所述的分离驱动装置2为油缸、气缸或电动推杆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1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圆形料场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型钢码垛机的编组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