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路板及使用该电路板的电池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1230.8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8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1M10/48;H01M1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何晖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板 使用 电池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及使用该电路板的电池模块,尤指一种能简化线路的连接以方便施工、节省制造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电路板及使用该电路板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为电动车辆必不可少的核心系统,主要负责对电池模块进行安全监控及管理,以提高电池模块的使用效率及可靠性,并延长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一电池模块监测单元(Battery Monitoring Unit,BMU)及一电池模块控制单元(Battery Control Unit,BCU)。电池模块监测单元(BMU)用于监测电池模块如温度、电压等各种信息,并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传送给电池模块控制单元(BCU),使其可对电池模块进行管理、警示与安全保护控制。
然而,目前针对充电电池的充电方式仍为串联充电的方式,其缺点在于每个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不同,故当其中一个充电电池充满时,其保护机制即会使充电程序终止,使得其余电池无法进行充电作业,造成充电量不均的问题,又如图5所示,目前虽有技术将各电池模块a中的电池芯b与电池芯b之间以串联铜片c进行串并联连接,以达到信号传输及充电的目的。但此种连接方式不但相当耗工、耗费线材,且由于需要多线连接,也会影响到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信号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及充电单元整合于一片板体上的电路板及使用该电路板的电池模块,以解决现有电池管理系统的线路连接相当耗工、耗费线材,且成品率不佳的问题,同时能有效简化作业程序、方便施工以节省制造成本,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电路板包括一板体、一信号检测单元、一温度检测单元以及一充电单元。其中,该板体设有一总正极接点及一总负极接点,该信号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及充电单元分别配置于板体上,信号检测单元与总负极接点电性连接,温度检测单元与总正极接点电性连接,而该充电单元设有充电线,供与该总正极接点及该总负极接点电性连接。
实施时,该板体的一侧设有连接板,供与另一个电路板的板体电性连接;板体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均充接头,供与一均充器电性连接。
使用上述电路板的电池模块包括一电路板及一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多个以串联、并联或者串联并联方式结合并列的电池芯,电池芯具有一正极接头及一负极接头,正极接头与电路板的总正极接点电性连接,负极接头与电路板的总负极接点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降低线材成本,简化作业程序以减少组装时间与成本、方便施工,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在使用上相当具有弹性,可以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以下举较佳的实施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将本发明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电路板的第一实施例组装于一电池组上而组成一电池模块 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发明电路板的第一实施例与一电池组连接而组成一电池模块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3:本发明电路板的第二实施例组装于一电池组上的立体外观图。
图4:本发明电路板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现有电池模块以拉线方式连接电池管理统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板体1总正极接点11
总负极接点12 连接板13
均充接头14 信号检测单元2
温度检测单元3充电单元4
正极充电线41 负极充电线42
电池组5电池芯51
正极接头52 负极接头5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的电路板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板体1、一信号检测单元2、一温度检测单元3以及一充电单元4。该板体1与一电池组5电性连接,该电池组5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芯51,且电池芯51具有一正极接头52及一负极接头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12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衬和烹饪器具
- 下一篇: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