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吸能盒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0810.5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9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华;秦玉林;张静;熊建民;洪丽;唐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吸能盒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连接板(1)、盒体(2)以及第二连接板(3);
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分别固定在所述盒体(2)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3),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03);所述第一连接板(1)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用于与汽车前保横梁连接;
所述盒体(2)的材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材质为金属;
所述盒体(2)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中空柱体;所述盒体(2)封闭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凸缘(201),所述盒体(2)开放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凸缘(203);
所述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缘(201)相配合的第一卡槽(102);所述第一凸缘(201)卡入所述第一卡槽(102)从而将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盒体(2)封闭的一端固定;
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缘(203)相配合的第二卡槽(304);所述第二凸缘(203)卡入所述第二卡槽(304)从而将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盒体(2)开放的一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一卡槽(102),两条所述第一卡槽(102)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凸缘(201)可在所述第一卡槽(102)内沿所述第一卡槽(102)的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二卡槽(304),两条所述第二卡槽(304)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凸缘(203)可在所述第二卡槽(304)内沿所述第二卡槽(304)的长度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设置有连接耳片301),所述第二连接孔(303)设置在所述连接耳片(301)上;所述连接耳片(301)与所述第二卡槽(30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还设置有通孔(302),所述通孔(302)的形状与所述盒体(2)开放的一端的截面形状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上还设置有挡块(104),所述挡块(104)与所述第一卡槽(102)位于第一连接板(1)的同一个表面上,所述挡块(10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槽(102)的长度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为3K~24K碳纤维,树脂为环氧树脂或者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材质为铝合金或者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201)与所述第一卡槽(102)以及所述第二凸缘(203)与所述第二卡槽(304)之间通过胶粘剂粘接固定;所述第一凸缘(201)与所述第一卡槽(102)以及所述第二凸缘(203)与所述第二卡槽(304)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26mm~1.0mm。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在所述盒体(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固定的部位涂敷胶粘剂;
将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盒体(2)组装后进行固化得到所述吸能盒;
将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上的第一连接孔(103)将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汽车前纵梁连接;将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的第二连接孔(303)将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汽车前保横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为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聚苯并咪唑或者氰酸酯;固化条件为在100℃~150℃下加热90分钟~1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08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