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圆斑病病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9447.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5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猛;马庆周;耿月华;武海燕;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张真真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圆斑病病 原物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特异性引物的快速检测病原物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圆斑病特异性引物快速检测病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生平脐蠕孢[Bipolariszeicola(G.L.Stout)Shoemaker,有性态为CochlioboluscarbonumR.R.Nelson],又称玉米圆斑病菌。该菌菌落黑褐色,轮纹状展开,表面及边缘颜色稍浅,气生菌丝短,产孢量大;分生孢子梗中度黄褐色,顶端色浅,屈膝状弯曲,单生或簇生,有时分支,宽3.0-5.0μm;分生孢子暗褐色,顶端和基细胞颜色相对浅,窄椭圆形或近圆柱形,直或微弯,中部略宽,两端稍窄,基细胞钝圆,光滑,6-11个(多9个)假隔膜,65.5-97.5×12.0-15.5μm,平均:82.2×13.3μm;脐部略突出,明显,基部平截。
该病原菌能够引起玉米圆斑病,是广泛发生于玉米产区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部和果穗,侵染引起叶斑病(Northerncornleafspot)和穗腐(earrot)。192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首次发现其引起茎腐病(stalkrot),193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种植的自交系“Pr”上造成严重影响,随后在塞尔维亚等30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在中国,1974年玉米圆斑病首次在吉林省农安县发现,由于大面积种植感病玉米品种,玉米圆斑病在吉林省曾多次大面积暴发成灾,成为当时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纪90年代陆续在我国台湾、浙江、陕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发现该病。但由于大面积种植玉米圆斑病的抗病品种,此病发生并不严重,常年发病率只有10%~20%。近些年来,由于环境气候的改变,该病在四川省、陕西省、云南省、重庆市、河北等地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因此,尽早快速的检测该病原菌对减轻该病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平脐蠕孢类病菌的分类和鉴定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等。传统的病菌鉴别方法耗时长、灵敏度低以及经验性强,发病植株中分离并鉴定病原菌需要数天时间,难以做到对病害发生的及时监测和有效控制病原菌的传播与病害流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同分子技术用于植物蠕孢类病害的检测。通过比对所测序的玉米生平脐蠕孢菌与GenBank中平脐蠕孢属中其它几个种的EF-1α基因的部分序列,利用DNAMAN设计出了可用于检测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特异性引物,为从玉米叶片中快速、准确监测玉米生平脐蠕孢菌潜伏侵染与否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及早有效的采取防治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玉米圆斑病菌能够引起玉米圆斑病,是广泛发生于玉米产区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叶部病害,近些年来,由于环境气候的改变,该病在四川省、陕西省、云南省、重庆市、河北等地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因此,尽早快速的检测该病原菌对减轻该病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玉米圆斑病的特异性引物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玉米圆斑病病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真菌菌丝的收集;
(2)真菌DNA的提取;
(3)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正向引物Y-EF和反向引物Y-ER各1μL,DNA模板1μL,TaqPCRMasterMix12.5μL,ddH2O补至25μL;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30s,共32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
所述正向引物Y-EF序列如SEQIDNO:1所示,反向引物Y-ER序列如SEQIDNO:2所示。
所述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的浓度为5μmol/μL,DNA模板浓度为25ng/μL,TaqPCRMasterMix购自上海莱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述TaqPCRMasterMix含有0.1μ/μLTaqDNApolymerase,0.4mMeachdNTP,2×TaqBuffer,PCR增强剂和蛋白质稳定剂。
一种玉米圆斑病病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作为玉米叶片中圆斑病病原菌监测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从玉米叶片中快速、准确监测玉米平脐蠕孢菌潜伏侵染与否奠定基础,有利于及早有效的采取防治措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94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