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8766.4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9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尤山泉;齐照山;李德奇;余沉;林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32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脱料板点进胶 冷流 注塑 模具 | ||
1.一种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上模的上固定板和用于固定所述下模的下固定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脱离废料头的脱料装置,所述脱料装置与所述上模通过一连接件活动连接;
所述脱料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废料头的脱料杆,所述脱料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脱料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活动连接;
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可在开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闭合时,所述脱料装置夹设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且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打开时,所述上模相对于所述脱料装置朝向所述下模一侧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上模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脱料装置将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从上模中拉出;所述上模沿所述连接件移动至设定位置,所述连接件拉动所述脱料杆朝向所述上模一侧移动将上固定板一侧所述废料头从所述上固定板中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至少包括一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模的侧壁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脱料杆连接;
所述连杆处设有沿所述上模在开模时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滑槽;
所述上模通过限位块与所述滑槽连接,并通过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滑槽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一侧的第一脱料板和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一侧的第二脱料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脱料板和所述第二脱料板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上模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脱料板与所述上固定板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闭合时,所述脱料杆夹设在所述第一脱料板和所述第二脱料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和所述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打开时,所述第一脱料板沿所述连接杆朝所述下模一侧移动,同时所述上模沿所述连接件朝所述下模一侧移动,所述上模的位移小于所述第一脱料板的位移,且所述上模的位移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所述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的长度之和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开闭器,所述开闭器与所述上模连接;
开模时,所述下模带动所述上模移动,通过所述开闭器扩大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第二脱料板之间的距离,并使得所述第二脱料板与所述上固定板实现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的一端上套设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上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料头下方还设置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废料头导出的导出板和用于检测所述废料头对所述导出板冲击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
当检测到的冲击力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之内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进行合模动作;
当检测到的冲击力数据小于预设数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停止合模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一用于推出产品的推板,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板发生运动的拉杆,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脱料板上设有用于连接产品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脱料板朝向所述下模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导向杆和滑块;所述导向杆通过所述滑块与用于制作产品的镶件主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用于接收产品的接料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87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狭小空间里顶块抽芯的装置
- 下一篇:大斜度面的线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