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联网智能车载一氧化碳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8263.7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贾林;李王圣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林;李王圣子 |
主分类号: | G01N21/39 | 分类号: | G01N21/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联网 智能 车载 一氧化碳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浓度检测系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汽车用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德国一家汽车市场调研机构,调研机构 (R.L.POLKMARKETINGSYSTEMS)的最新预测报道说,全球汽车(包括个人用车和商用车)保 有量到2015年,将从2007年的近9.2亿辆增至11.2亿辆左右。
汽车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车 内环境污染。来自于广州中科环境检测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受检的2000辆汽车中,超过 1800辆车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车内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不容忽视,近年以来,因车内空气 污染引起的法律纠纷频频发生。其中CO是汽车车内常见的有毒气体,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 有毒气体,随空气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和血液外的 其他某些含铁蛋白质形成可逆性的结合形成HbCO。于是最终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 产生中毒症状。轻则导致视觉和听力障碍,重则头痛、四肢无力进而死亡。
由于长时间停车开空调,发动机怠速运转,汽油燃烧不完全,车内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事实上没有一辆车可以做到完全密封,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从后备箱里缝隙进入车内, 由于门窗紧闭,一氧化碳积攒在车内无法排除。同时车内装饰散发的有害芳香烃经日照也会 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当前汽车内鲜有专门测量一氧化碳的仪器,致使安全隐患概率大大提高。
传统一氧化碳检测仪器多数关注矿产、工厂煤气等安全问题,特别地针对车内污染问题 的检测设备较少。传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电学检测法、载体催化法、电化学法、光干涉法等。 但现实存在气体选择性差、灵敏度不高、响应速度较慢、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并且传统方法 不涉及互联网功能,使得数据比较分散,起不到大数据分析的功能。所以专门针对汽车车内 一氧化碳智能检测设备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首创基于激光光谱技术 的互联网智能一氧化碳检测系统。其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强和大 数据分析能力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激光光谱技术的互联网智能一氧化碳 检测系统,包括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1)由与其连接的按键模块(5)控制系统开闭, 连接到控制系统的激光光谱一氧化碳检测模块(2)包括可调谐激光光源模块和与可调谐激光 光源模块连接的气室以及与激光光谱一氧化碳检测模块连接的信号调理模块,连接到控制系 统的温湿度检测模块(7),连接到控制系统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8),连接到控制系统的声 光报警模块(4),与控制系统通过WiFi模块无线连接的手机终端软件系统(9),控制系统将 通过一氧化碳检测模块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控制系统连接的液晶显示屏显示模块(3)显示 可读,控制系统和激光光谱一氧化碳检测模块由电源模块(6)供电。当需要检测车内一氧化 碳含量时,激光光谱一氧化碳检测模块(2)通过吸入气室的气体开始工作,激光光谱一氧化 碳检测模块(2)和温湿度检测模块(7)采集到的样本信息传送至控制系统,并通过与控制 系统(1)连接的液晶屏显示出来,并将采集信息通过WiFi模块(8)传送手机终端软件系统 (9),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声光报警模块(4)对检测结果发出声光提示。
上述的激光光谱技术的互联网智能一氧化碳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采用 MSP430F135单片机。
上述的激光光谱技术的互联网智能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所述的激光光谱一氧化碳检测模 块包括可调谐激光电源模块、气室、APD光电检测模块以及TI公司的OPA376与AD797组成的 调理电路。
上述的激光光谱技术的互联网智能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所述的温湿度检测模块采用 Honeywell公司的HIH-6131-001超低功耗温湿度检测元件。
上述的激光光谱技术的互联网智能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所述的WiFi模块采用的是 STR-WF3200超低功耗WIFI模块。
上述的激光光谱技术的互联网智能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所述的声光报警模块可设置多级 报警提醒,分为10PPM、20PPM、30PPM、40PPM、50PPM,蜂鸣器和指示灯分别响应和显示相应 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林;李王圣子,未经贾林;李王圣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8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