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角的码头靠船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7601.5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4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许南;王飚;代思宇;蒋政;卢杭凯;程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码头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头靠船缓冲装置,属于港口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角的码头靠船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靠泊就是船舶通过缆绳系靠在码头,大型船舶由于其体积比较大,因此会很难控制,其在靠泊码头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冲击力,如果没有好的缓冲装置,会对码头和船舶本身造成损伤。如今的缓冲装置是在码头的侧边放置一些轮胎,用橡胶的弹性来吸收冲击力,这样的办法比较简陋且缓冲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角的码头靠船缓冲装置,能够防止在大风浪下码头与船舶的直接碰撞。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角的码头靠船缓冲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预缓冲模块、主缓冲模块、支撑模块和底座模块;
所述预缓冲模块包括缓冲轮、辅液压杆和连接杆,所述主缓冲模块包括气囊、主液压杆、头部连接器、尾部连接器和连接球,所述支撑模块包括两根调向液压杆、供所述连接球放置的球壳、呈圆形的支撑底板、两块立板和两块加强肘板,底座模块包括合页、底座液压杆、上底板和下底板;
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辅液压杆的一端相连,该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轮相连,该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头部连接器相连,所述辅液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尾部连接器相连,所述主液压杆的一端经头部连接器与气囊相连,该主液压杆的另一端经尾部连接器与连接球相连,所述连接球放置在所述球壳内,该球壳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中央,所述立板对称地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周缘上,在球壳外壁与立板内侧之间设置所述加强肘板,且该加强肘板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调向液压杆的一端固定在立板内侧上方,另一端与尾部连接器相连,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的一端通过所述合页相连,所述底座液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相连,所述支撑底板固定在所述上底板上。
所述底座模块固定在码头地面上,用于竖直角度调节,所述支撑模块用于水平角度调节。
所述辅液压杆用于第一级缓冲,所述缓冲轮用于定位;所述气囊用于第二重缓冲和扩大接触面积;所述主液压杆用于第三级缓冲,所述两根调向液压杆呈180度角布置,用于调节主缓冲模块水平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2可以调节角度,保证垂直受力;
3可以多次使用,增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调角的码头靠船缓冲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可调角的码头靠船缓冲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可调角的码头靠船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预缓冲模块的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c为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主缓冲模块的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中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a为俯视图,b为立体图,c为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底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下实例是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的,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例。
如图1、2所示,本实例包括预缓冲模块1、主缓冲模块2、支撑模块3和底座模块4,其中,底座模块4固定在码头上,支撑模块3连接底座模块4,主缓冲模块2通过球铰连接支撑模块3,预缓冲模块1通过螺栓连接主缓冲模块2和支撑模块3。当船靠近前,先通过调向液压杆13和底座液压杆19改变角度,保证垂直受力;靠近时,缓冲轮5先和船舶舷侧接触,并根据每个缓冲轮5的受力情况微调定位,同时起第一级缓冲作用;随着船舶的进一步靠近,缓冲轮5逐渐张开,气囊9开始与船体接触,在起第二级缓冲作用的同时受压变形,增大接触面积;气囊9受到的冲击力传递到主液压杆10,主液压杆10起第三级(主要)缓冲作用。本发明实现了可调节角度缓冲,能够有效地防止船舶对码头的破坏。
如图4所示,预缓冲模块1包括缓冲轮5、辅液压杆6、连接杆7以及螺栓,其中,缓冲轮5用螺栓连接于连接杆7,辅液压杆6连接于连接杆7和支撑模块3,连接杆7连接于主缓冲模块2。
如图5所示,主缓冲模块2包括气囊9,主液压杆10,头部连接器11,尾部连接器8以及连接球12,其中,气囊9连接于头部连接器11,头部连接器11连接于主液压杆10,主液压杆10通过连接球12铰接于支撑模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76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季节性冻胀地基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下一篇:组装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