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维纳米材料负载P掺杂TiO2催化剂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7009.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8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蓝德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7/18 | 分类号: | B01J2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材料 负载 掺杂 tio2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维纳米材料负载P掺杂TiO2催化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iO2是无毒、低廉、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的光催化剂而得到广泛使用。为提高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通常掺杂非金属元素,降低TiO2禁带宽度,使其在可见光区激发。如P掺杂能提高TiO2的比表面积、减少晶粒尺寸、抑制锐钛矿型TiO2向金红石相转化,并且在可见光区存在吸收尾,从而有效地提高TiO2的可见光催化性能。Shi等发现采用Na2HPO4作为前躯体制备的磷掺杂TiO2具有比纯TiO2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性能。Ozaki等制备了多种不同元素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发现,磷掺杂的TiO2具有最佳光解性能。由此可见磷掺杂可有效提高TiO2的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反应性能。桑换新课题组研究发现,纳米管结构催化剂的一维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特性,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以及加速光生电子的传输,导致P掺杂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掺杂TiO2纳米颗粒。
埃洛石纳米管(HNTs)是一种新型的天然多孔纳米晶体材料,价廉易得,不仅同样具备高比表面积和一维纳米尺寸空间效应,更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明显的资源优势。HNTs是一种形态完整的中空管状结构的硅铝酸盐,不封端,管腔内径通常为10~50 nm,管长为500~1000 nm,内表面结构独特,具有作为TiO2纳米光催化剂载体,提高其比表面积和提供一维结构,提高其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和光电子的传输的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维纳米材料负载P掺杂TiO2催化剂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和耗能低,操作方便,可有效提高其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和光电子的传输,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一维纳米材料负载P掺杂TiO2催化剂制备方法,以低成本天然埃洛石纳米管(HNTs)为载体,以钛酸丁酯、次磷酸为前驱物,通过溶胶凝胶、离心、干燥、煅烧等程序制备一维负载型P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一定量次磷酸溶于乙醇、冰醋酸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一定量HNTs粉末,超声5 min,继续搅拌2 h;(2)将一定量钛酸丁酯溶于乙醇溶液中,磁力搅拌下缓慢加入(1)中溶液,继续搅拌2 h, 然后50℃下陈化4 h,经过离心后得到的沉淀物于120℃干燥,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并于500℃煅烧4 h,制备得到一维负载P掺杂TiO2催化剂,其中P掺杂TiO2纳米颗粒高度分散于HNTs表面和管径内部,直径为0.1~5 nm。
所述一维催化载体为天然埃洛石纳米管(HNTs)。
所述P源为次磷酸。
所述催化活性中心成分为P掺杂TiO2纳米颗粒,直径为0.1~5 nm。
所述P掺杂TiO2纳米颗粒高度分散于HNTs表面和管径内部。
本发明的优点是:埃洛石纳米管价格低廉,具有一维尺寸特征,可高度分散TiO2,有效提高其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和光电子的传输;磷掺杂二氧化钛具有提高TiO2的比表面积、减少晶粒尺寸、抑制锐钛矿型TiO2向金红石相转化,并且使其光响应发生红移,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是它们并不是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这里仅指出,本发明中使用的试剂和测试设备除特别标明出处之外,均为市售的通用产品。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蓝德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蓝德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70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园土壤翻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壤改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