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撑装置及千斤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6977.4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5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厅;张岩;程凯;何选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00 | 分类号: | B66F3/00;B66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装置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使用简单方便的起重设备。
汽车上常用的车载千斤顶,轻便快捷,可以满足小吨位的汽车的顶起,以方便更换备胎,查看底盘等简单的维修,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车载千斤顶的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车载千斤顶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现有的车载千斤顶是整个底面支撑,所以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现有的车载千斤顶很容易产生受力不均或支撑不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选择千斤顶与地面贴合,但此时千斤顶顶面与车身无法有效配合,要么选择千斤顶顶面与车身配合良好,但此时千斤顶底面只有部分与地面接触,因此,无论选择哪种使用方法,都必然造成用千斤顶或者车身的磨损,甚至是塑性变形失效;
2、由于现有的车载千斤顶底面是一个窄小的平面,所以在软基地面上使用现有的千斤顶时,很可能出现车身还没有被顶起,而千斤顶早已下沉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及千斤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适用于支撑安装车载千斤顶,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平台、固定环、至少三根可伸缩的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板和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柔性约束件,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分别通过上铰与所述平台的底面铰接,所述上铰沿所述平台的周向布置,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分别通过下铰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面铰接,每根所述支撑杆的中部与对应的所述柔性约束件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柔性约束件的另一端通过一距离调节件与所述固定环相连,所述距离调节件用于调节对应的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固定环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调节件沿所述固定环的周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为管形构件,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上铰相连,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套设在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上,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下铰相连,所述下支撑杆上设有销孔,所述上支撑杆的管壁上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销孔相配合的定位销通孔,所述销孔与所述定位销通孔之间通过短销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销孔中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短销通过所述弹簧可沿所述销孔活动的安装在所述销孔中,所述短销的长度小于所述销孔的深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短销插入所述定位销通孔的一端的端头部位为半球面。
可选地,所述距离调节件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柔性约束件相连,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环与对应的所述螺母相连。
优选地,所述平台的顶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下安装座、止推轴承和上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载千斤顶的螺孔,所述上安装座的底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通过所述止推轴承可自转地插装在所述下安装座内,所述下安装座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上铰为圆柱铰或球铰,所述下铰为圆柱铰或球铰。
可选地,所述平台为三角形,三个所述上铰分别设置在所述三角形的三个角处
优选地,所述约束孔设置在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平台一端的端头部位。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另一面设有防滑凸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装置包括平台、固定环、至少三根长度可调的支撑杆、与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板和与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柔性约束件,调节三根支撑杆的长度和撑开的角度,保持平台水平,并通过柔性约束件和固定环固定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支撑装置平稳放置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从而保证了放置在平台上的车载千斤顶的平稳,并能使车载千斤顶与车身配合良好,同时通过支撑板增大了支撑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车载千斤顶在软基地面上工作时出现车身还没有被顶起,而地面下陷导致车载千斤顶下沉的情况。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前述任一种支撑装置和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的车载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69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纳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动三轮四轮车吊运绕绳卷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