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粒尾矿固化干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6362.1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6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君星;汪良峰;秦柯;汪斌;邱宇;周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D3/1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粒 尾矿 固化 方法 | ||
1.一种细粒尾矿固化干堆方法,所述的细粒尾矿是指尾矿中-0.074mm粒级含量≥80%的尾矿,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工艺:
1)尾矿干堆场场区调查:对尾矿干堆场场区所在位置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层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的调查,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细粒尾矿干堆场的最优场址;
2)尾矿特性分析:对选矿厂产生的尾矿进行分析,包括尾矿粒度、尾矿浓度、矿物组成;
3)尾矿浓缩:将选矿厂产生的尾矿浓缩至重量百分浓度为55%~68%的高浓度尾矿浆;
4)固化剂添加:将浓缩后的高浓度尾矿浆导入尾矿搅拌机中,根据尾矿特性分析选择合适的尾矿固化剂加入到尾矿搅拌机中,经过充分搅拌均匀;所述的尾矿固化剂的主要成分为水泥、粉煤灰、石灰,三者的重量比为1.0:(2.0~6.0):(1.0~3.0);尾矿固化剂添加量为每立方米尾矿浆中添加35~60千克尾矿固化剂;
5)根据尾矿干堆场占地面积及尾矿排放流量将尾矿干堆场分为4~10层空间区域,每层空间区域长度80~200m、宽度L=40~60m;在最底部的第一层空间区域两侧利用堆石、粘土或尾矿分别堆筑高h=1.0~2.0m、顶宽b=1.0~1.5m、内外坡比a=1:1.5~1:3.0的外侧基础拦挡坝(1)及内外坡比为1:1.5~2.0的内侧拦挡坝(4);
在最底部的第一层空间区域内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并将第4)步中搅拌均匀的尾矿浆排放至已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的该空间区域内,待尾矿浆自然沉淀填满后,利用尾矿在该空间区域外上侧堆积一个外侧尾矿拦挡坝(2),外侧尾矿拦挡坝(2)的坝体高h=1.0~2.0m、顶宽b=1.0~1.5m、内外坡比a=1:1.5~1:3.0,将透水性土工材料(5)包裹缝制起来,形成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并最终完成第一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铺设;然后向堆场中部区域(6)排放尾矿浆,填满并自然沉淀至第一层高度;
在第一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固结强度≥0.2Mpa后,接着进行第二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铺设:在第二层空间区域内侧的堆场中部区域(6)上利用堆石、粘土或尾矿堆筑高h=1.0~2.0m、顶宽b=1.0~1.5m内外坡比为1:1.5~2.0的内侧拦挡坝(4),在第二层空间区域内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并将第4)步中搅拌均匀的尾矿浆排放至已铺设透水性土工材料(5)的该空间区域内,待尾矿浆自然沉淀填满后,利用尾矿在该空间区域外上侧堆积一个外侧尾矿拦挡坝(2),外侧尾矿拦挡坝(2)的坝体高h=1.0~2.0m、顶宽b=1.0~1.5m、内外坡比a=1:1.5~1:3.0,将透水性土工材料(5)包裹缝制起来,形成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并最终完成第二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铺设;然后继续向堆场中部区域(6)排放尾矿浆,填满并自然沉淀至第二层高度;
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最上一层土工织物复合尾矿固结体(3)的铺设,最终完成堆场后期堆积区域(7)的尾矿堆筑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粒尾矿固化干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性土工材料(5)为加筋土工布,其有效孔径为0.1mm~0.2mm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细粒尾矿固化干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侧基础拦挡坝(1)、内侧拦挡坝(4)皆采用粘土堆筑而成,此时的外侧基础拦挡坝(1)内外坡比为1:2.0~1:3.0,内侧拦挡坝(4)的内外坡比为1:1.5~1: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细粒尾矿固化干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步中,将选矿厂产生的尾矿浓缩至重量百分浓度为58%~62%的高浓度尾矿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63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桩与H桩圆弧插合装置
- 下一篇:道路清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