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56272.2 | 申请日: | 2016-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1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 发明(设计)人: | 郭淑超;李枫;陈秋圣;张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7/10;B32B38/00;B60R13/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行李箱 盖板 面料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成型基板,也即将喷PU后的玻纤层+蜂窝纸芯,放在模具内发泡成型;
第二步:打磨基板,以提高表面粗糙度,提高胶水的粘合力;
第三步:在基板上敲入内嵌螺母;
第四步:在面料上涂胶;
第五步:将打磨后的基板和涂胶后面料叠放在压合工装中,进行复合;
第六步:对面板超出基板边沿的部分进行切边。
上述传统手段存在如下缺陷:
1)对基板进行打磨处理,需要运用设备的人工,成本高。而且不均匀的打磨也会引起后期粘合效果不均匀
2)运用胶水粘合,由于胶水中含有大量易挥发苯类和酮类物质,引起VOC排发和气味超标
3)基板和面料分开做两次切边,边沿不能完全对齐,影响美观
4)切边后的面料可以看到断面和溢出的多余胶水,影响美观
5)敲入的内嵌螺母和基板结合不牢,后期震动有脱出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1)、将玻纤层、蜂窝纸芯、玻纤层依次层叠设置,形成层叠结构;
(2)、在层叠结构的正反面分别喷聚氨酯材料;
(3)、将面料平铺在模具的下模,然后将内嵌螺母放在面料上,然后将喷具有聚氨酯材料的层叠结构放在面料上方,合模后获得成型材料。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氨酯材料在层叠结构表面的喷涂面密度a=300~450g/m2;所述聚氨酯材料在层叠结构边沿四周的喷涂密度b满足:b-a≥50g/m2;所述聚氨酯材料在层叠结构内嵌螺母预埋位置的喷涂密度c满足:c-a≥50g/m2。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面料包括层叠设置的面料层、SBR层和膜层,所述膜层为PE/PA膜或PUR膜。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所述面料层的密度为50~1000g/m2;所述SBR层的密度为0~200g/m2;所述膜层的密度为30~200g/m2。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内嵌螺母内安装有一用以将螺牙封住的螺柱。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安装螺柱后的内嵌螺母的高度比所述层叠结构的高度大1~3毫米。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内嵌螺母与面料接触的位置涂有胶水。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合模保压时间为60~180秒,模具压力大于200吨,模具温度控制在80~150℃。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凸伸有刀片,所述上模板底部凹设形成有一腔体,该腔体用以容纳层叠结构,腔体的高度等于层叠结构的高度,所述刀片凸伸出下模板上表面的高度等于面料的厚度。
优选的,在上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板面料制作方法中,所述刀片刀口的宽度小于2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运用PU料固有的特性,利用PU料在起泡过程中与面料自然粘合,实现一步法成型,相对传统工艺,去除喷胶和压合工艺,解决现有工艺成本偏高、VOC排放和气味超标问题;
在模具合模前,放罩内嵌螺母,合模后PU料起泡将内嵌螺母埋在基板中,使内嵌螺母镶嵌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PU喷涂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模压机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太仓)有限公司,未经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6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贴合机感应装置接触性能灵敏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光分路器晶圆贴片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