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酯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6120.2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舒智;张俊勇;李兵;徐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显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酯酰 丝氨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磷酯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和酶转化法,其中,提取法主要是从植物细胞、动物卵磷脂中提取PS,植物中的PS含量较少,所以提取法以动物的卵磷脂中提取为主,从动物的卵磷脂中提取PS主要是从动物的大脑及内脏中提取,目前,国外大部分以牛、羊、兔、马、驴等家禽的动物脑为原料来提取PS。近年来,由于疯牛病等动物疾病的原因,利用动物卵磷脂提取PS的方法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质疑。
酶转化法主要是以天然的卵磷脂为基质,加入丝氨酸,在磷脂酶的作用下,生成磷脂酰丝氨酸。现有技术中,磷脂酰丝氨酸的酶促合成多采用“有机相-缓冲液”的液液双相反应体系,通常使用氯仿、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或乙醚等有机溶剂能够获得较高的反应转化率。但由于上述有机溶剂沸点很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适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绿色环保的磷酯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容器内加入纯净水,水浴升温至50-60℃,并保持温度固定不变;
(2)再向容器内中加入以下重量组分的物质:磷脂酰胆碱50份,L-丝氨酸100份,氯化钙1份,搅拌1-2小时,使其充分乳化;
(3)乳化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20份酶,待其充分反应7-9小时,得到含有磷酯酰丝氨酸产物的混合物;
(4)向反应完成的混合物中加入正己烷,萃取磷酯酰丝氨酸,搅拌8-15分钟,待其分层,分离出正己烷溶液,再向剩余的溶液中再次加入正己烷进行进一步萃取,分离,将两次得到的正己烷溶液混合;加热正己烷溶液使其挥发,得到粗质的磷酯酰丝氨酸产物;
(5)将得到粗质的磷酯酰丝氨酸产物加入乙醇进一步去除杂质,搅拌5-7个小时后,过滤,再进行烘干后得到磷酯酰丝氨酸产品。
进一步的是,步骤(1)中,所述纯净水重量组分为200份。
进一步的是,步骤(4)中两次分别加入正己烷和步骤(5)中加入乙醇的体积比为4: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反应体系中采用纯净水代替传统的有机溶剂,条件温和,绿色环保,多次萃取和去除杂质,得到高纯度的磷酯酰丝氨酸,该制备方法具有高收率、短周期,低能耗的特点,适用于规模化工业生产,有效促进磷脂产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1)向1L三颈瓶内加入200ml纯净水,水浴升温至55℃,并保持温度固定为55℃;
(2)再向容器内中加入以下物质:磷脂酰胆碱50g,L-丝氨酸100g,氯化钙1g,搅拌1小时,使其充分乳化;
(3)乳化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20g酶,待其充分反应8小时,得到含有磷酯酰丝氨酸产物的混合物;
(4)向反应完成的混合物中加入200ml正己烷,萃取磷酯酰丝氨酸,搅拌10分钟,待其分层,分离出正己烷溶液,再向剩下的溶液中再次加入50ml正己烷进行进一步萃取,分离,将两次得到的正己烷溶液混合;加热正己烷溶液使正己烷挥发,得到粗质的磷酯酰丝氨酸产物;
(5)将以上粗质的磷酯酰丝氨酸产物加入乙醇进一步去除杂质,搅拌5个小时后,过滤掉乙醇,将得到的产物进行烘干得到磷酯酰丝氨酸产品33.5g,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54.2%。
实施例2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1)向1L三颈瓶内加入200ml纯净水,水浴升温至50℃,并保持温度固定为50℃;
(2)再向容器内中加入以下物质:磷脂酰胆碱50g,L-丝氨酸100g,氯化钙1g,搅拌1小时,使其充分乳化;
(3)乳化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20g酶,待其充分反应8小时,得到含有磷酯酰丝氨酸产物的混合物;
(4)向反应完成的混合物中加入200ml正己烷,萃取磷酯酰丝氨酸,搅拌10分钟,待其分层,分离出正己烷溶液,再向剩下的溶液中再次加入50ml正己烷进行进一步萃取,分离,将两次得到的正己烷溶液混合;加热正己烷溶液使正己烷挥发,得到粗质的磷酯酰丝氨酸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显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显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61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