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旧羊毛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5563.X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8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韩白冰;毛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38 | 分类号: | B01J31/3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二氧化钛 高光催化活性 废旧羊毛 水解 制备 羊毛 纳米二氧化钛晶体 表面接枝改性 二氧化钛晶粒 水热反应过程 有机物质薄膜 表面活性剂 强酸性环境 小分子物质 氨基酸类 掺杂改性 催化性能 二次污染 化学试剂 晶粒表面 酸性条件 羊毛纤维 制备工艺 晶粒 低温水 短纤维 排放物 水热法 小分子 有机物 高光 杂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旧羊毛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使得羊毛发生水解生成氨基酸类小分子物质,最后在水热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纳米二氧化钛晶粒进行掺杂改性,在晶粒表面包裹一层有机物质薄膜,制得高光催化性能的纳米二氧化钛。本发明采用水热法,在低温水热、强酸性环境中添加羊毛短纤维,纳米二氧化钛晶体在生成、长大的过程中,羊毛纤维同步水解生成小分子的有机物,从而对二氧化钛晶粒进行杂化和表面接枝改性,无需添加其他化学试剂和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简单,溶液最终呈中性,排放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旧羊毛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特性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藤岛昭教授首次发现以来,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双亲和性以及灭菌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抗紫外材料、纺织、光催化触媒、自洁玻璃、防晒霜、涂料、油墨、食品包装材料、造纸工业、航天工业、锂电池等行业中。水热合成技术是用来制备纳米氧化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水热法不仅可以制备出一些单组分的微小晶体,而且可以制备出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材料,克服某些高温条件无法避免的硬团聚等不利因素,研究表明,二氧化钛的能带位置与被吸附物质的还原电势决定了其光催化活性的能力。
目前,人们基于水热法,分别以钛酸四丁酯、钛酸异丙酯、硫酸钛、四氯化钛等为前驱体,成功制备出了锐钛矿或金红石型的纳米二氧化钛;或添加金属元素(如银、铁、铜等)、非金属元素(如碳、氮、硫等)、稀土元素(如铕、钕、镧等)以增强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提高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羊毛主要由角朊蛋白质构成,其中角朊含量占97%,无机物占1~3%。构成角朊的主要元素包括碳、氧、氮、硫和氢等。角朊是由多种α-氨基酸残基构成,其大分子链上含有羧基、胺基和羟基等基团,分子间形成盐式键和氢键等,长链之间由胱氨酸的二硫键联结。羊毛较耐酸但不耐碱,这是因为碱容易分解羊毛中胱氨酸的二硫基。直至今日,废旧羊毛的回收再利用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用羊毛在酸性溶液中水解,生成富含有机成分的小分子物质,在钛酸四丁酯(或钛酸异丙酯、硫酸钛、四氯化钛)水热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过程中,将羊毛水解生成的碳、氮、硫等有机元素掺杂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形成一薄包覆层,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光催化活性。目前有关使用废旧羊毛来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相关技术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废旧羊毛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将废旧羊毛水解,使其中的碳、氮、硫等有机元素掺杂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形成一薄包覆层,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光催化活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废旧羊毛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具体制备过程为:
步骤1,利用钛盐制备前驱体溶液;
步骤2,废旧羊毛预处理,得羊毛短纤维;
步骤3,利用步骤1所得的前驱体溶液与步骤2所得羊毛短纤维进行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步骤1中,前驱体溶液的配制过程为:
称取钛盐,将其溶解到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后,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得白色乳状透明溶液,再利用盐酸或硫酸调节其pH至1~2,得前驱体溶液,备用。
钛盐为钛酸四丁酯、钛酸异丙酯、四氯化钛或硫酸钛中的一种。
所得前驱体溶液中钛盐与无水乙醇的用量比为1:1;去离子水的用量为钛盐与无水乙醇总量的7倍。
步骤2中,羊毛预处理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2.1:称取废旧羊毛,将其置于碱性混合液中浸泡处理30~50min,然后用30℃~50℃无水乙醇溶液浸泡10~20min,再用去离子水漂洗1~3次,最后将洗净的羊毛在80℃~110℃条件下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55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容量配药器
- 下一篇:液压防滑刹车系统的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