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类大胆羞怯行为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4518.2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4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段明;张堂林;谢松光;李为;张磊;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大胆 羞怯 行为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鱼类个性特征行为数据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鱼类大胆羞怯行为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有移动趋势并探索陌生事物(资源与空间)的表现即为大胆,它是动物重要的个性特征,是种内个体扩散能力变异的重要诱因。鱼类“大胆-羞怯”的个性特征不仅会影响到它们是否扩散或定居,还可能会影响鱼类的扩散距离。因此,更大胆的鱼类可能也会是更好的扩散者。
对人工驯养鱼类放流之前适合度的研究不仅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而且也为驯养鱼类的放流规格、放流数量、放流季节和放流地点等的合理选择与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鱼类大胆或羞怯是与适合度密切相关的重要个性特征,获得鱼类个性特征最直接的环境来自于自然水体,但因自然水体生境复杂多变,观察困难,因此不宜在野外设计相关实验进行精确测定,只能依赖于室内模拟自然环境采取适宜方法间接地测定。已有一些利用简单方法测定种群内个体冒险进入陌生生境的大胆个性特征,但其测定存在明显的缺点:
①缺乏令人信服的量化指标参数;
②未采取有效的防干扰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③缺乏统一的测定规范。
以上缺点均对鱼类“大胆-羞怯”个性特征的精确测定产生了不利影响,难以准确评估鱼类扩散潜力,干扰驯养鱼类在人工放流时的规格选取、放流地点以及放流季节的确定,影响人工放流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因此,针对不同体型、不同规格的鱼类亟需规范统一的量化测定方法。通过掌握鱼类“大胆-羞怯”个性特征,预测并确定其驯养种群的扩散潜力,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规范统一的驯养鱼类人工放流技术规程,而且为评估驯养鱼类的人工放流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放流效率,降低人工放流对土著鱼类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驯养鱼类人工放流前的适合度评价,精确测定鱼类的冒险行为参数,开发一种鱼类大胆羞怯行为的测定方法。
一、鱼类大胆羞怯行为的测定方法(简称方法)
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实验鱼的挑选及其饲养
A、驯养鱼亲本在池塘养殖,野生同种鱼亲本捕获于野外,二者参照驯养鱼的养殖密度均养殖于池塘;
B、繁殖季节同步繁殖,开口鱼苗按不同品系分开饲养于环境条件相同的两个池塘中;
C、30天后,选取大小相似的驯养型和野生型分开暂养于两个室内养殖缸中,每天均匀饱食投喂冰冻红虫两次;
D、维持此投喂方式直到实验鱼的口裂适合摄食下沉式颗粒饵料;
②个体最大摄食量和吞咽时间的确定
A、选取大小相似的10尾驯养鱼和10尾野生鱼,分开饲养在10个玻璃缸中;
B、实验持续3天,每天投喂2次,达到饱食状态时,确定驯养鱼和野生鱼平均每次摄食下沉式颗粒饵料的最大量及吞咽时间;
③配对标记和适应恢复及食物丰度和捕食风险设定
A、正式测定的前5天,对两品系的鱼测量体长并称体重;
B、挑选出大小相似的驯养鱼和野生鱼随机组成配对组,每个配对组两种鱼数量相等;
C、标记和适应恢复
用不同颜色的小型塑料带孔念珠随机标记同一缸中的不同种类的鱼;
将标记的配对鱼转移到测定装置的缓冲区中适应;
D、食物丰度和捕食风险设定
在测定装置中分别设置两种试验条件:
a、高丰度无捕食者或低丰度无捕食者;
b、高丰度有捕食者或低丰度无捕食者;
④行为数据的获取
用摄像头记录投喂过程内驯养鱼和野生鱼的摄食活动,数据经视频采集卡实时记录在电脑的硬盘中,以便后续的录像分析;
⑤行为量化分析与计算:
在电脑中调取录像资料,观察并统计以下参数:在投饵的20分钟内,每隔30秒作为一个时间节点,记录每个时间节点两种鱼在不同投饵区的摄食个体数量,计算出同一基因型鱼参与摄食活动的比例Pf=F/4,其中F为参与摄食的数量。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测定方法简单、干扰消除;
②测定方法规范统一,精确量化了鱼类的冒险摄食行为,为综合测定“大胆-羞怯”的个性特征提供了有信服力的量化了的冒险行为精确参数;
③有利于驯养鱼类人工放流技术规程的制定及其放流效果的评价,提高放流效率,降低人工放流对土著鱼类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4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虾夷扇贝亲贝保活干运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宠物项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