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及拍照控制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4298.3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5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肖军辉;王凯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眼部 特征 识别 拍照 控制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及拍照控制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一般外观上有两个摄像头,一个前置一个后置,我们目前的拍照控制方式是手指点击拍照或者按键控制拍照,这些操作方式有时不方便,例如湿手的时候不方便控制手机,自拍的时候如果需要距离较远拍摄的话单手不好控制等,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在进行拍照时,不仅控制方式单一,而且智能性也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及拍照控制终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在进行拍照时,一般只能通过手动控制拍照,拍照控制方式单一,尤其当用户不方便手控操作时,拍照功能使用受限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预先建立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存储;
B、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并从所述人脸图像中识别出当前眼部特征;
C、根据识别出的眼部特征所对应的拍照控制指令控制相机进行相应的操作。
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眼部特征为:眼眶外形宽度、眼睛黑瞳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以及有无黑瞳。
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的一一对应关系为: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相机初始化;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图像放大;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上,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上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下,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下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左,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左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右,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右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画面缩小;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且检测不到黑瞳,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关闭相机。
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B1、每隔预定时间获取人脸图像,对眼框宽度以及黑瞳在眼眶内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进行识别,若发生变化,则执行步骤B2;
B2、计算眼眶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的差值,以及获取当前黑瞳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信息,并存储。
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之后包括:
D、当检测到相机执行关闭相机的拍照控制指令时,删除步骤B中获取的人脸图像,以及存储的眼部特征信息。
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其中,包括:
预先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建立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存储;
特征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并从所述人脸图像中识别出当前眼部特征;
对应操作模块,用于根据识别出的眼部特征所对应的拍照控制指令控制相机进行相应的操作。
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其中,所述眼部特征为:眼眶外形宽度、眼睛黑瞳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以及有无黑瞳。
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其中,所述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的一一对应关系为: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相机初始化;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图像放大;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上,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上对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42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