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坡复绿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3186.6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欧哲;王铁;杨家富;张光权;邹明;牛永庆;张艳;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大国源(芜湖)资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31/02;A01G31/00;A01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坡复绿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复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复绿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从上世纪九零年代开始,边坡绿化就开始在各地生态建设中显露身手。起初,边坡绿化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利用先锋草种迅速建成植物群落。此种模式成坪速度快,能及时有效防止前期地表径流,稳定边坡,缺点是容易退化。九零年代后期,为了保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开始在植物配置中增加灌木,提出了“草灌结合”理念,对丰富边坡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保持边坡群落的正常演替,延长人工植物群落的寿命和提高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边坡绿化工程量的急剧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入侵的潜在风险,因此公路绿化设计者多采用乡土植物进行边坡绿化,实现其乡土化和自然化,最大限度恢复原有植被。在符合边坡绿化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择边坡绿化方法需考虑以下因素:绿化后所要达到的效果,如美学要求、安全等级要求等;边坡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边坡的地质条件,如土质、坡度、肥力;岩坡还涉及到节理发育情况;施工条件,如施工机械、施工季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复绿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导致的诸多缺陷。
一种边坡复绿装置及方法,包括人工台阶,所述人工台阶包括底板和后壁,所述底板和后壁铰接连接,所述底板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椰丝层、无纺布层、基质层、种子层、无纺布层以及椰丝层,凹槽中部竖直设有水管,所述水管底部穿过底板连接有进水管,水管中部设有波纹管,所述水管顶部设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与坡面抵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扇形,其弧形边与坡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后壁的端部铰接有挂杆,所述挂杆的末端设置有一通孔,所述底板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突起。
优选的,所述基质层填充有轻质泥炭土、缓释有机肥等混合而成的基质土。
优选的,所述椰丝层厚度为8~10mm,所述无纺布层厚度为8~10mm,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80~100mm。
优选的,所述种子层的种子类型包括爬藤种子和草本种子,爬藤种子和草本种子的比例为3:1。
优选的,所述底板和后壁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底板的长度和宽度为30cm,底板厚度为10cm,后壁的长度为20cm,后壁宽度和厚度为5cm。
优选的,所述底板凹槽底部设有若干透气孔,通孔增加了底板的排水和透气性。
一种边坡复绿装置的边坡复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需要复绿的边坡坡面上安装人工台阶,通过调节挂杆使底板和后壁的夹角与坡面的倾角互补使底板保持水平,接着在凹槽内依次铺设椰丝层、无纺布层、基质层、种子层、无纺布层以及椰丝层,基质层内填充的基质客土保证种子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喷头来均匀灌溉,使植物正常生长来完成边坡复绿工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人工台阶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坡面的作用,同时还能引流坡面雨水,减少冲刷和流失,为施工质量和植被生长提供了保证,当底板凹槽内植物生长时,支撑板可以提高底板的支撑力,能够使底板更加稳固,防止坍塌,凹槽内依次铺设椰丝层、无纺布层、基质层、种子层、无纺布层以及椰丝层,基质层内填充的基质客土保证种子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随时观察且视天气情况适时补水,使植物正常生长来完成边坡复绿工程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边坡复绿装置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边坡复绿装置中底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边坡复绿装置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边坡复绿装置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边坡复绿装置中底板的结构图。
其中,1-底板,2-后壁,3-凹槽,4-水管,5-波纹管,6-喷头,7-支撑板,8-挂杆,9-通孔,10-突起,11-椰丝层,12-无纺布层,13-基质层,14-种子层,15-透气孔,16-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以及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大国源(芜湖)资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未经宏大国源(芜湖)资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3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站堆芯多功能井字梁底架基础
- 下一篇:一种无负压控流供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