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码叶绿体碳酸酐酶基因在构建耐高浓度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2610.5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魏力;王勤涛;辛一;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79 | 分类号: | C12N15/79;C12N1/2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周秀梅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码 叶绿体 碳酸 基因 构建 浓度 co base sub | ||
1.一种编码叶绿体碳酸酐酶基因在构建耐高浓度CO2且快速生长的工业工程微拟球藻中的应用;
所述编码叶绿体碳酸酐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叶绿体碳酸酐酶基因在构建耐高浓度CO2且快速生长的工业工程微拟球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反向遗传学RNA干涉技术将工业微藻微拟球藻叶绿体碳酸酐酶基因特异敲低,进而获得能够耐受高浓度CO2并能够快速生长的工程微拟球藻。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叶绿体碳酸酐酶基因在构建耐高浓度CO2且快速生长的工业工程微拟球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NAi表达载体构建,采用硅藻用RNAi表达载体作为骨架,将载体骨架的硅藻Fcp基因启动子置换为微拟球藻内源启动子,并克隆微拟球藻叶绿体碳酸酐酶的反向重复序列,再连接到载体得到RNAi表达载体;而后通过电脉冲转化微拟球藻,转化后微拟球藻培养液培养于高浓度的CO2环境下,能够耐受高浓度CO2并生长速率高的藻株即耐高浓度CO2的工程微拟球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26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