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52154.4 | 申请日: | 2016-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仇阳;潘振;商丽艳;文江波;王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1K23/00 | 分类号: | F01K23/00;F01K25/10;F01K25/14;F25J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ng 梯级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法,依据LNG的汽化特性曲线, 将LNG冷能与燃煤废气余热联合应用,建立LNG冷能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在利用冷能和燃煤废气余热发电的同时,可以对燃煤废气中的CO2进行液 化捕集。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属于能量的转换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巴 黎协定》中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并定下了本世纪 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一次性能源、以 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以300MW燃煤机组为例,其CO2年排放量约为 1.5×106t,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浪费了大量的低温热能。
LNG作为一种超低温(-162℃)液体,汽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冷能, 约为830kJ/kg,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提高LNG冷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方法, 但目前冷能利用率仍不是很高。
近年来经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将LNG冷能和低温余热联合应用可达到 较好的能源利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冷能利用率。故此,依据LNG的汽化 特性曲线,将LNG冷能与燃煤废气余热联合应用,建立LNG冷能梯级利 用系统,在利用LNG冷能和燃煤废气余热发电的同时,可以对燃煤废气中 的CO2进行液化捕集,提高LNG冷能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法,依据LNG的汽化特性曲线, 将LNG冷能与燃煤废气余热联合应用,建立LNG冷能梯级利用系统,在 利用LNG冷能和燃煤废气余热发电的同时,可以对燃煤废气中的CO2进行 液化捕集,提高LNG冷能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 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法,方法中涉及的装置包括:LNG加压泵(1);冷凝 器I(2);工质泵I(3);蒸发器I(4);膨胀透平机I(5);发电机I (6);冷凝器Ⅱ(7);工质泵Ⅱ(8);蒸发器Ⅱ(9);膨胀透平机Ⅱ (10);发电机Ⅱ(11);节流阀(12);气体压缩机(13);废气预冷 器(14);混合器(15);CO2液化器(16);气液分离器(17);其特征 在于:LNG经加压泵(1)、冷凝器I(2)、冷凝器Ⅱ(7)进行换热,换 热后的LNG分为两股,一股经节流阀(12)、预冷器(14)进入混合器(15), 另一股直接进入混合器(15),混合后的LNG进入CO2液化器(16),对 CO2进行冷却液化,随后进入管网;燃煤废气经蒸发器I(4)、蒸发器Ⅱ (9)、气体压缩机(13)、废气预冷器(14)、CO2液化器(16)、气液 分离器(17)后得到液态CO2和携带部分低温冷能的废气,低温废气回到 预冷器(14)为燃煤废气预冷提供部分冷能;工质I经冷凝器I(2)、工 质泵I(3)、蒸发器I(4)后,成为高温高压工质I蒸汽,随后进入膨胀 透平机I(5)做功,带动发电机I(6)发电;工质Ⅱ经冷凝器Ⅱ(7)、工 质泵Ⅱ(8)、蒸发器Ⅱ(9)后,成为高温高压工质Ⅱ蒸汽,随后进入膨 胀透平机Ⅱ(10)做功,带动发电机Ⅱ(11)发电。
所述的一种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法,依据LNG的汽化特性曲线,将 LNG冷能与燃煤废气余热联合应用,在利用冷能和燃煤废气余热发电的同 时,可以对燃煤废气中的CO2进行液化捕集。提高了LNG冷能利用率,达 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所述的一种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法,选取制冷剂R1150作为发电单元I 中的循环工质。选取制冷剂R170作为发电单元Ⅱ中的循环工质。
所述的一种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法,燃煤废气经蒸发器I(4)、蒸发 器Ⅱ(4)两次换热后,进入预冷器(14),与经冷凝器I(2)、冷凝器Ⅱ (7)两次换热后的LNG和通过气液分离器(17)分离出的低温废气进行 换热预冷,达到预冷降温的作用。
所述的一种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法,燃煤废气经CO2液化器(16)后, 通过气液分离器(17)进行气液分离,得到的携带低温冷能的低温废气回 到预冷器(14),为燃煤废气预冷提供部分的冷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2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