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吸能筒及其屈曲模式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51504.5 | 申请日: | 2016-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5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魏延鹏;杨喆;黄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F7/12 | 分类号: | F16F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吸能筒 及其 屈曲 模式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薄壁吸能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接受轴向冲击载荷的前端和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筒体的前端起,在筒体的外壁和内壁上交替布置多个周向环形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吸能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吸能筒为圆筒、椭圆筒或多边形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薄壁吸能筒,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筒体的前端开始,所述凹槽的最大深度在筒体的至少部分长度上呈减小的变化趋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薄壁吸能筒,其特征在于:
存在深度变化的任意两相邻凹槽间的最大深度减小值相等。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薄壁吸能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轴向截面为矩形、半圆形或弧形。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薄壁吸能筒,其特征在于:
任意两相邻凹槽间的最小间距相等。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薄壁吸能筒的屈曲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无量纲凹槽深度参数的大小控制薄壁吸能筒的屈曲模式,其中,所述无量纲凹槽深度参数为位于所述筒体的前端的初始凹槽的最大深度与所述筒体的壁厚之比。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薄壁吸能筒的屈曲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无量纲凹槽宽度参数的大小控制薄壁吸能筒的屈曲模式,其中,所述无量纲凹槽宽度参数为凹槽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筒体的壁厚和位于所述筒体的前端的初始凹槽的最大深度之和的比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量纲凹槽宽度参数大于或等于π/2。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薄壁吸能筒的屈曲模式控制方法,所述薄壁吸能筒为圆筒,其特征在于:
通过无量纲半波长参数的大小控制薄壁吸能筒的屈曲模式,所述无量纲半波长参数由下述比值表示:
(H+W-h)/sqrt(Dh)
其中,H为相邻两凹槽间的最小间距,W为凹槽的最大宽度,h为筒体的壁厚,sqrt(Dh)为未设置凹槽的完整圆筒筒体部分轴对称屈曲模式下的理论半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15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速行星轴传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双层复合结构刹车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