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下采样轮廓波卷积神经网络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1110.X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8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焦李成;杨淑媛;马丽媛;赵佳琦;马文萍;马晶晶;刘红英;尚荣华;侯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02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样 轮廓 卷积 神经网络 极化 sar 图像 分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可用于目标识别。
背景技术
极化SAR是一种高分辨率主动式有源微波遥感成像雷达,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分辨率高、可侧视成像等优点,能获得目标更丰富的信息。极化SAR图像分类的目的是利用机载或者星载极化SAR传感器获得的极化测量数据确定每个像素所属的类别,在农业、林业、军事、地质学、水文学和海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现在普遍使用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是基于像素的方法,即仅利用各个像素本身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较好地保留图像中像素级的细节,但由于相干斑的影响,单个像素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误差,分类图中难以避免存在较多的孤立像素和小块区域,增加了分类难度。
现有的基于散射特性的极化SAR图像目标特征提取方法,包括Cloude分解、Freeman分解等。
1997年,Cloude等人提出了Cloude分解,对H/α平面进行划分,通过H和α两个表征极化数据的特征值把各像素化为相应区域的类别。H/α分类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区域的划分过于武断,当同一类的数据分布在两类或几类的边界时,分类器性能将变差,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当同一个区域里共存几种不同的地物时,将不能有效区分;
2004年,Lee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Freeman分解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能够保持各类的极化散射特性,但分类结果易受Freeman分解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波段的极化数据该算法的普适性差。
这些特征提取方法均没有考虑到极化SAR图像的多尺度、多分辨特性,对背景复杂的极化SAR图像很难得到较高的分类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卷积神经网络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以得到具有多尺度、多分辨特性的图像特征,提升分类精度。
本发明的思路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块特征进行处理,并通过在该网络中引入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有效提高极化SAR图像特征的表达能力,其实现方案包括如下:
(1)对待分类的极化SAR图像进行去噪,得到极化SAR图像滤波后的极化散射矩阵S;
(2)对滤波后的极化散射矩阵S进行Pauli分解,将Pauli分解得到的奇次散射、偶次散射、体散射的值作为极化SAR图像的图像特征;
(3)将Pauli分解得到的图像特征组合成极化SAR图像的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每个像素点对应3维Pauli分解特征,并将F中的元素值归一化到[0,1]之间,记作F1;
(4)对每个像素点取F1周围22×22的块,得到基于块的特征矩阵F2,即每个像素点对应3个22×22的块;
(5)从基于块的特征矩阵F2中选取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
(5a)将极化SAR图像地物分为15类,分别从每个类别中随机选取N个有标记的像素点作为训练样本D1,其余有标记的像素点作为测试样本T1,N取300~700之间的整数;
(5b)用Canny算子提取极化SAR图像的边缘点,在训练样本D1中加入Canny算子提取的边缘点,即增加置信度较高的训练样本,得到更新后的训练数据集D和测试数据集T;
(6)构造非下采样轮廓波卷积神经网络:
(6a)选择一个由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全连接层→softmax分类器组成的8层卷积神经网络,并确定卷积神经网络的滤波器大小以及各层的特征映射图;
(6b)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层替换卷积神经网络中的第2层卷积层,得到非下采样轮廓波卷积神经网络;
(7)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卷积神经网络对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
(8)利用训练好的非下采样轮廓波卷积神经网络对测试数据集进行分类,得到极化SAR图像测试数据集中每个像素点的像素类别。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结合像素空间相关性提取图像块特征,减弱了相干斑影响,从而提升了分类精度。
2.本发明由于采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卷积神经网络,并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引入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得到具有多尺度、多分辨特性的图像特征,因而能更好的逼近原图像,提升了分类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对待分类图像去噪后的伪彩色图;
图3是本发明中对待分类图像的人工标记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1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