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重伤员批量运输的重症监护车厢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0504.3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8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孙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汉军 |
主分类号: | A61G3/00 | 分类号: | A61G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003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伤员 批量 运输 重症 监护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伤员运输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重伤员批量运输的重症监护车厢。
背景技术
批量伤病员运输设备可与轻型方舱医院、手术救护车一起形成全程、连续、完整的救治链,为自然灾害发生时大批量伤病员的医疗救援提供大型关键装备,成为构建和完善现代医疗救援体系的关键环节。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目前的伤员运输列车主要是将常规的火车车厢改为卧铺车厢运输伤员,然而此种伤员运输列车存在着以下不足:
1)缺乏专业重症监护车厢以及相应设施设备,不具备批量重症伤病员后送及后送途中监护的能力;
2)缺乏重症伤员的上乘下载和安置周转辅助装置;
3)缺乏重症伤员持续供氧、不间断供电和特殊感染隔离设施。
综合现有技术分析可知,由于目前的伤员运输列车是将多节卧铺车厢连接在一起,其中一节车厢内安装有手术台,以方便对需要急救的伤员进行临时手术。然而由于车厢内的设备和仪器都比较有限,对伤员只能做临时处理,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被送往普通病床进行观察。
对于自然灾害时期,伤员易发生交叉感染,以及传染性疾病传播,就目前的伤员运输列车而言,若有传染性伤员在列车上时,极易造成病情传播,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此种伤员运输列车极大的制约了自然灾害时期大批量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转运的重大问题。
由此可见现急需研究一种能对批量重伤患者进行监护、隔离,避免相邻车厢发生交叉感染的重症监护车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批量重伤患者进行监护、隔离,避免相邻车厢发生交叉感染的重症监护车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用于重伤员批量运输的重症监护车厢,包括车厢本体,该车厢本体的两端分别为一位侧和二位侧,所述车厢本体内设有重症监护模块、医护工作站模块、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和感染隔离模块,所述医护工作站模块与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正对布置,所述感染隔离模块位于一位侧或二位侧。
本方案中“一位侧”指:车厢靠近外界牵引部位的部分。“二位侧”指:车厢远离外界牵引部位的部分。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本方案主要由重症监护模块、医护工作站模块、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和感染隔离模块四大模块组成。重症监护模块为重症伤员提供生命体征及脏器功能监测和功能支持。医护工作站模块为术后伤员、重症伤员提供及时监护,下达处理医嘱、配置液体、书写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等工作,提高伤员的救治效率。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存放重症监护常用耗材及部分通用设备,收集固体及液体医疗废物,并实施压缩打包和相应消毒处理。感染隔离模块具有紧急隔离处置的功能,例如运送途中突然出现气性坏疽、破伤风、呼吸道传染病等特殊感染伤员。感染隔离模块设置在一位侧或二位侧,能减少普通伤员与隔离模块的接触。因为一位侧和二位侧均位于车厢的两端,普通伤员常规活动是在车厢中部,进而降低了普通伤员被隔离模块内的病情传染的几率。另外,由于感染隔离模块位于车厢的端部,车厢内的人员从车厢的车门上下车,避免人员从车厢端部的感染隔离模块经过,减小相邻车厢人员传递带来的交叉感染。
医护工作站模块与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正对布置,医务人员在医护工作站内使用完的医疗器材或医疗用品可直接放入到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内,缩短了医务人员扔废旧医疗用品的时间。另外,医护工作站模块与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正对布置,形成一条通道方便医护人员或伤员通过。由于车厢的宽度受到现有火车轨道和隧道宽度的影响,故车厢的宽度是有限的,若将医护工作站模块与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紧密安排,则车厢内的通道不便于伤员通过,另外,医务工作站模块还会极易受到物品存放及废物收集模块的感染。
本方案为术后及运送途中病情变化的重症伤员监护和医疗救治提供了保障,利用铁路运输独有的优势,实现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大批量伤病员进行监护、隔离,避免相邻车厢发生交叉感染的目的。
另外在和平时期,本重症监护车厢还可进行以下救治技术研究:
1)生命支持技术:心肺复苏术;
2)呼吸支持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
3)循环支持技术:心脏电复律术、床旁人工心脏起搏器紧急植入术;
4)肾脏支持技术:血液灌流术、连续血液滤过术;
5)监测技术:中心静脉置管术、持续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压监测术;
6)治疗技术:胸腔、腹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汉军,未经孙汉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0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椭圆圆规
- 下一篇:一种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