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汽车车身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48396.6 申请日: 2016-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5666892B 公开(公告)日: 2017-12-15
发明(设计)人: 郑传祥;魏双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B29C70/34 分类号: B29C70/34;B29C70/54;B29C37/02;B29L31/30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代理人: 林怀禹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制造 汽车 车身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汽车车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强度、材料性能具有可设计性、易于加工成型而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飞机、赛车等结构上,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高科技材料之一。随着碳纤维价格的下降和产量的增大,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已经逐步走向民用市场,如风力发电机叶轮、比赛用自行车、F1赛车、高尔夫球杆等越来越多地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已经在一些电动车得到应用,如宝马公司的I3和I8均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车架,其优点是汽车车架重量减轻60%左右,而电池装车容量得到了增加,因此增加了行驶里程。

国内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的研究较多,国内如东华大学的丁小马、韩克清等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成型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如中南大学的薛娇、杨世文等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B柱结构进行简化结构参数设计;如北汽集团与康得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开始对电动汽车车身进行了开发研究,预计于2017年投放二款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身;还有如烟台鼎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大巴汽车车身。美国专利Hartmut Albers 等提出的US6382649 B1 “Wheel Suspension in a Motor Vehicle”,是一种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车轮悬架机构。美国专利Ronald Craig Fish提出的US2010/0288569 A1 “Carbon fiber Composite Body, Multi-Fuel Engine Charging System, Electrically Driven Car”,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多燃料电池充电系统驱动的电动汽车,该复合材料车身已经被应用于F1方程式赛车上。以上技术都是采用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各类树脂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汽车车身,由于设计方法的差异,导致复合工艺和最后的性能均有差异,没有一种复合制造工艺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除了国外有批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身上市以外,国内尚没有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身批量上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汽车车身的方法,充分考虑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动、静载荷,根据这个载荷特点,利用复合材料强度的可设计性,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的敷设方法使汽车车身的应力分布最合理、重量最轻、材料最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步骤如下:

步骤1)将用于制造汽车车身相符合的柔性内模充气,使其呈汽车车身形状,将预涂胶的碳纤维材料按照设计的角度和层数要求敷设于柔性内模外表面,该敷设的碳纤维材料即为该汽车车身;

步骤2)将敷设好的碳纤维材料的柔性内模放置于外模内固定和充气加压后,置于固化炉内在100-150℃温度下进行固化;

步骤3)碳纤维复合材料固化后自然冷却,将柔性内模放气泄压,打开外模,将固化成型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身取出;

步骤4)对汽车车身进一步机械加工,去毛刺、毛边,修正外形,达到需要的尺寸。

所述柔性内模是由耐高温的尼龙或者硅橡胶制作而成,柔性内模是一个封闭的腔体,腔体设有一个供气体进出的接口,接口穿过柔性内模,并与压紧垫片密封连接,通过该接口能使柔性内模充气和放气。

所述外模为钢质外模,由上外模和下外模组成,在汽车横截面最大的截面作为上下外模的结合面,上外模和下外模结合面由密封垫片密封,上外模和下外模能沿该结合面分别拆开,上外模和下外模通过快装螺钉和快装螺母快速连接,快装螺钉通过销轴固定于下外模上。

所述碳纤维材料按照设计的角度和层数,对于车身不同部位均有所不同,对于车顶部分采用单向纤维层合的形式,对于A柱、B柱、C柱采用多边形棱柱形弯卷而成,或者采用编织纤维间注入树脂加压固化成型,对于底部承力梁采用单向纤维模压成型。

所述单向纤维层,每一层内碳纤维沿同一个方向排列,不同层内的纤维角度根据汽车车身的整体强度计算而确定,所需单向纤维层数总数根据汽车车身的整体强度计算而确定。

所述编织纤维,该碳纤维在同一层内以平纹、斜纹或花纹的织纹编织而成;在A柱、B柱、C柱位置,碳纤维编织物是多边形截面的棱柱状物。

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身根据树脂基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固化工艺,对于环氧树脂基体,采用120℃以上高温固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8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