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CO2提取牛樟芝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7932.0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龙;刘国;边军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10;C11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co sub 提取 牛樟芝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萃取方法,具体为一种超临界CO2提取牛樟芝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学名Antrodiacamphorata,被誉为“森林红宝石”,仅生长于中国台湾特有的牛樟树(Cinnamomumkanehirai)上。牛樟芝作为传统药材,被中国台湾民间长期用于解酒保肝,治疗肝痛、肝癌、腹痛、腹泻、炎症等,有着显著疗效。现代研究表明,牛樟芝子实体中含有包括三萜类、多糖类、固醇类、腺苷类、不饱和脂肪酸、免疫蛋白等在内的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抗胆碱、抗乙肝表面抗原、抗炎症、抗氧化等功效,有着广泛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研究表明,牛樟芝含有多种脂肪类化合物,其中不饱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同时富含脂溶性维生素等对人体非常重要的营养素。牛樟芝油具有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等多种功效,可用于中药或保健食品的开发。
现有的牛樟芝油提取方法一般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其具有溶剂易残留影响食品安全、提取率较低、成本高、生产操作不安全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超临界CO2提取牛樟芝油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超临界CO2提取牛樟芝油的方法,其步骤是:
(1)、将牛樟芝粉碎后,再进行气流粉碎;
(2)、将气流粉碎后的牛樟芝粉末进行制粒;
(3)、步骤(2)制得的牛樟芝颗粒装入萃取器中,向萃取器通入CO2气体,通入夹带剂乙酸乙酯,控制CO2流速为20-30L/h,萃取温度为40℃-55℃,萃取压力25-40MPa,萃取时间为2-4h;
(4)、从萃取器流出的含牛樟芝油的CO2进入分离器,分离器温度25℃-35℃,压力3-15MPa,牛樟芝油从分离器底部放出,CO2气从分离器顶部排出,乙酸乙酯从分离器底部放出。
所述的牛樟芝气流粉碎参数为:压缩空气温度5-10℃,压强为1.1MPa,引风机频率为50HZ。
所述的牛樟芝的制粒工艺为:羧甲基纤维素钠1.5%,粉浆比例为1:1~1:1.5,湿法制粒,粒度18目~24目。
分离器包括分离器I、分离器II和分离器III,所述的分离器分离操作具体为:分离器I中的分离温度为33℃-35℃,分离压力为15Mpa;分离器II中的分离温度为32℃,分离压力为8Mpa;分离器III中的分离温度为25℃,分离压力为3MPa,此时CO2为气态,由分离器顶部管道排出,乙酸乙酯为液态,沉积于分离器III底部。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以CO2为超临界介质,以乙酸乙酯为夹带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对牛樟芝进行超临界萃取,得到牛樟芝油。本发明工艺简单,提取率高,不会引入其它有害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步骤:
(1)粉碎:将牛樟芝子实体粉碎,所得牛樟芝粉进行气流粉碎,控制压缩空气温度5℃,压强为1.1MPa,引风机频率为50HZ。
(2)制粒:所得超细牛樟芝粉末进行制粒:以1.5%羧甲基纤维素钠化浆,加入1:1.2的牛樟芝超细粉末,湿法制粒,制得18目牛樟芝颗粒。
(3)萃取:牛樟芝颗粒装入萃取器中,向萃取器通入CO2气体,乙酸乙酯为夹带剂,控制CO2流速为25L/h,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为3h。
(4)分离:分离器I中的分离温度为35℃,分离压力为15MPa;分离器II中的分离温度为32℃,分离压力为8MPa;分离器III中的分离温度为25℃,分离压力为3MPa,此时CO2为气态,由分离器顶部管道排出,乙酸乙酯为液态,于分离器III底部进行收集。合并各分离器收集的萃取物,即为提取所得牛樟芝油。
实施例2:
实施步骤:
(1)粉碎:将牛樟芝菌丝体粉碎,所得牛樟芝粉进行气流粉碎,控制压缩空气温度8℃,压强为1.1MPa,引风机频率为50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79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香果籽油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茶果剥果分离机专用传动机构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