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线端与板端之间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6869.9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3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杜卓能;凌至辉;杜卓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3 | 分类号: | H01R12/53;H01R12/58;H01R13/02;H01R13/46;H01R13/405;H01R43/16;H01R43/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邓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将线端 之间 连接 连接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线端与板端之间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至少三个用作导电的金属端子,还包括有绝缘材质的胶芯体,所述端子包括用于连接板端的针脚、用于定位的主体、和用于与线端焊接的焊盘,所述端子的主体部分塑封固定在所述胶芯主体中;所述端子的针脚从胶芯体一端侧面向外延伸,所述焊盘嵌入在胶芯主体另一端面处;该结构适用于自动焊接加工,结构简单,提供了线端与板端连接的器件,提供结构可靠性、连接有效性和数据传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将线端与板端之间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及多媒体设备,已经周边设备,如读卡器、转换头插座、USB连接器等,均涉及到线端与电路板端之间的连接问题。
目前的方式是直接将线焊接在PCB上,但这样有几个弊端:(1)焊接区域太小、不好焊接;(2)焊接后电气不良率高;(3)相应的传输速度不能达到要求,如设备是3.0的要求,但因焊接问题只能达到2.0的传输速度。
有的是使用双排的排针,这种双排的排针也有几个弊端,客户端虽然解决了速度及焊接的问题,但线材制造商这边的焊接此双排排针非常困难,PIN针变形,客户端很难下板。包装和运输也极易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线端与板端之间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可提高线端与板端连接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线端与板端之间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三个用作导电的金属端子,还包括有绝缘材质的胶芯体,所述端子包括用于连接板端的针脚、用于定位的主体、和用于与线端焊接的焊盘,所述端子的主体部分塑封固定在所述胶芯主体中;所述端子的针脚从胶芯体一端侧面向外延伸,所述焊盘嵌入在胶芯主体另一端面处。
所述焊盘一个平面暴露在所述胶芯主体的端面处,焊盘在此部分设有麻点结构。
所述金属端子为铜质材质。
所述胶芯体为耐高温材料。
所述针脚在胶芯主体上呈两排排布结构。
所述第一排针脚与胶芯主体连接部,胶芯主体具有对应容置针脚上半部分的呈底部敞开结构的凹字形的定位凹槽。
所述第二排针脚与胶芯主体连接部,胶芯主体具有对应包络针脚的锥形体结构。
所述胶芯主体上对应所述锥形体结构,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排针脚走向的连贯槽结构,所述连贯槽结构深度大于所述锥形体高度。
一种将线端与板端之间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其制造方法,所述端子由冲压成型的第一端子集和第二端子集构成,第一端子集和第二端子集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通过放入模具定位后,再进行塑封加工实现两者的定位。
所述第一端子集包括有至少两个端子单体,各端子单体均垂直连接在位于两侧的第一主料带和第一副料带之间;所述第二端子集包括有至少两个端子单体,各端子单体均垂直连接在位于一侧的第二主料带上。
所述塑封加工后形成所述胶芯主体,沿着所述胶芯主体的边缘,折弯端子的针脚;再切除所述第一主料带、第一副料带和第二主料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将线端与板端之间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至少三个用作导电的金属端子,还包括有绝缘材质的胶芯体,所述端子包括用于连接板端的针脚、用于定位的主体、和用于与线端焊接的焊盘,所述端子的主体部分塑封固定在所述胶芯主体中;所述端子的针脚从胶芯体一端侧面向外延伸,所述焊盘嵌入在胶芯主体另一端面处;该结构适用于自动焊接加工,结构简单,提供了线端与板端连接的器件,提供结构可靠性、连接有效性和数据传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6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中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物联网通用型数据采集分析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