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导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46813.3 | 申请日: | 2016-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平;廖先金;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9/01;C22C32/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 地址: | 330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氧化铝 弥散 强化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高导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 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因具有高的强度和高的传导性,在电子,电力,航空,制造等领 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因其具有抗高温软化性能,在接近于850-950℃温度下,强度 和硬度仍能保持室温状态的85%以上。良好的抗高温软化性能,使得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 正逐渐替代Cu-Zr、Cu-Cr-Zr、Cu-Be等传统铜合金应用于点焊电极、电阻焊电极、导电弹性 材料和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微波管结构和连续铸钢结晶器等抗高温软化性能要求高的场 合。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强化相主要有:Al2O3,TiB2,WC,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 等。其中Al2O3颗粒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其制备方法主要有:熔 铸,熔渗,粉末冶金,机械合金化,内氧化,反应合成原位复合等方法。其中内氧化法是应用 最为成熟的方法,美国SCM公司在1973年采用内氧化法成功商业化制备了Al2O3/Cu复合材 料,但对技术进行严格的保密。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主要为:将铜铝 固熔合金熔炼后雾化制粉,混入氧化剂Cu2O粉,混合的粉加热至高温使Cu2O分解将Al氧化成 Al2O3,在氢气或分解氨气氛中还原多余的氧,将粉末压制成坯或锭后将其热挤压成所需形 状,拉拔成型。然而,内氧化法存在工艺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涉及工序多,氧化时间难 以控制等问题。
我国对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问 题是性能偏低,成本高,且多数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导致我国的高 端制造业在需要应用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场合仍以进口为主,严重制约和限制了我国 的高端制造业发展。因此,开发一种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适宜工业化生产的制备Al2O3/ Cu复合材料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内氧化法存在的工艺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涉及工序多,氧化时间难以控 制等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强高导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不添加外氧化剂Cu20的条件下,进行外氧化生成氧化剂 制备铜铝粉;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铜铝合金的熔炼:以含Al的质量分数为0.01%-1.2%,余料为铜的比例配置熔炼原 料,通过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的方法,将合金原料熔炼成铜铝固溶合金;
(2)铜铝粉末的制备:将铜铝固溶合金通过氮气雾化或水雾化制备成铜铝粉末,粉末尺 寸为100目-400目;
(3)外氧化制备铜铝粉:在不添加外氧化剂Cu2O的条件下,将雾化后的铜铝合金粉末通 过烘箱加热至200℃-400℃,保温30-200min,外氧化制备氧化剂Cu2O。观察到铜铝粉的颜色 出现砖红色为宜(Cu2O颜色);
(4)真空内氧化烧结:将外氧化后的铜铝粉末包套压制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内氧化烧 结,温度800℃-1000℃,保温时间0.5-8h;
(5)热挤压成型:将烧结后的包套坯在800℃-1000℃条件下热挤压成圆形棒料、方形料 或板料等,挤压力400-2000t;
(6)拉拔或旋锻加工成型:将挤压后的坯料进行拉拔或旋锻加工成型,按规格制备成所 需成品。
本发明制备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组织的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本发 明制备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断口的扫描电镜图如图3所示。
与其他的制备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工艺方法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不需添加氧化剂Cu20,通过外氧化生成氧化剂制备铜铝粉,省去了外加氧化剂的添 加;
2、真空条件下进行内氧化烧结,省去了多余氧的还原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68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屏蔽层的网络数据线缆
- 下一篇:耐制冷剂双玻璃丝包漆包铜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