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回路烟气净化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6718.3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8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郝润龙;赵毅;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3/62;B01D53/68;B01D53/56;B01D53/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烟气 净化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回路烟气净化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民用锅炉的数量大幅提高,导致燃煤烟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导致我国雾霾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燃煤烟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SO2、NOx、少量的HCl和HBr、痕量重金属(Hg、As等)等,并且燃煤烟气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和VOCs。针对以上污染物,绝大多数工业锅炉和民用锅炉均没有成熟的烟气污染控制技术。
电站锅炉对上述大部分污染物均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其中,主流脱硫技术为湿式石灰石-石膏工艺(WFGD),该工艺具有技术成熟、脱硫效率较高、煤种适应范围宽、处理烟气量大等优点,但存在系统复杂、能耗高等不足,并且95%的脱硫效率无法满足特别地区50mg/m3的排放浓度限值。主要的脱硝技术为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技术,但传统SCR催化剂存在成本高、寿命短的问题,并且氨逃逸、催化剂中毒和废弃催化剂难处理等也成为SCR脱硝技术发展的瓶颈。活性炭吸附脱汞方法为目前通用的脱汞方法,但其存在成本高、废弃活性炭难以回收利用等问题。针对CO2,国内少数电厂加装了醇胺或离子液体吸收再生装置来进行脱碳处理。而对于超细颗粒物,目前主要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来进一步提高收尘效率。
上述技术对各自污染物均有相当的脱除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下排放标准,但这种串联式分级处理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差、设备能耗偏高和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研发新兴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是我国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众多超低排放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其在单一污染物高效脱除或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方面实现了突破,如传统双回路系统可提高脱硫效率和细粒子捕集效率,实现SO2和颗粒物超低排放,然而该系统对燃煤烟气中其他污染物的控制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拟对传统双回路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力求通过优化双回路系统实现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高效、协同脱除及资源化利用,进而避免原有SCR脱硝系统、活性炭注入脱汞系统、离子液体碳捕集系统和尾部湿式电除尘器等串联式分级布置烟气污染物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回路烟气净化的装置及方法。
一种双回路烟气净化的装置,火电厂静电除尘器1的烟气出口经烟气管道8与第一级吸收塔3的烟气入口相连,第一级吸收塔3的烟气出口经增压风机4与第二级吸收塔5的烟气入口相连,第二级吸收塔5的烟气出口经高效除雾器连接至烟囱;
所述第一级吸收塔3的废液出口连通至混合罐6,混合罐6的液相出口连通至第二级吸收塔5的吸收液入口,混合罐6的固相出口和第二级吸收塔5的废液出口分别连通至液固分离装置7,所述液固分离装置7的液相出口连通至换热器2的入口,所述换热器2设置在烟气管道8内。
所述换热器2为单管程结构,包括左右两端的盘管21和中部的直管22。
所述第一级吸收塔3和第二级吸收塔5均为喷淋塔。
一种双回路烟气净化的方法,经静电除尘器1除尘后的热烟气经换热器2换热后,进入第一级吸收塔3,由第一级吸收液酸碱中和吸收烟气中的SO2、CO2、HCl和HBr,然后烟气经增压风机4增压后进入第二级吸收塔5;
第一级吸收塔3的废液进入混合罐6中进行液固分离,液相与第二级吸收液在混合罐6中混合形成复合吸收液,复合吸收液进入第二级吸收塔5内对烟气进行多污染物氧化反应,将烟气中的NO转变为高价态的NOx,将Hg0氧化为Hg2+,NOx、Hg2+被吸收脱除,同时SO2、CO2、HCl和HBr进一步被吸收脱除,最后,烟气经高效除雾器除雾后,由烟囱排入大气;
混合罐6的固相和第二级吸收塔5的废液分别被输送至液固分离装置7,经液固分离装置7进行液固分离,固相经干燥、结晶得到腐植酸晶体,液相被输送至换热器2,在烟气管道8内经烟气余热加热干燥析出钠盐、钾盐和汞盐;
所述第一级吸收液为质量浓度为8-12wt%的腐植酸钾溶液,pH为1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6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水脱硫曝气工艺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旋托盘脱硫除尘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