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人工湿地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6513.5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付贵萍;庾添玉;宁凯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彭益宏,韩云涵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湿地 实现 短程 硝化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人工湿地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运转维护方便的污水资源化生态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氮磷,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治理以及受污染湖泊水体的修复。但在实际运行的相关报道中,许多人工湿地虽然对总悬浮颗粒物、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但对氮的去除率却较低。因此如何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依赖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其中硝化反硝化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脱氮途径。现阶段为了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效率,许多学者研究了通过曝气和增加有机碳源等措施来加强人工湿地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曝气和添加有机碳源增加了人工湿地的运行成本,不利于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
短程硝化反硝化作为新兴的生物脱氮技术,关键是利用需氧氨氧化菌(AOB)将氨氮转化成亚硝态氮,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生长活性,阻碍NOB将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亚硝态氮直接转化为氮气的反应。相比于以往的硝化反硝化过程,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可节约25%的曝气量和40%的有机碳源,而且亚硝酸盐氮作为反硝化底物的反应速率是硝酸盐氮为底物的1.5~2倍,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的脱氮。
然而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主要应用在污泥脱水上清液、垃圾渗滤液等含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SBR工艺中,而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报道较少。其原因是人工湿地作为一类依靠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其运行条件不易调控。从微生物的角度结合在其它污水脱氮工艺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可以发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实现的必然条件是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生长活性,促进亚硝酸盐氮积累,而亚硝酸盐积累受到系统温度、溶氧(DO)、pH等参数的影响。若能优化人工湿地的运行条件、稳定的将硝化反应控制在生成亚硝酸盐氮阶段,进一步再完成反硝化反应,则有望突破人工湿地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人工湿地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方法及其装置,基于AOB和NOB对环境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可以通过优化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条件,使AOB在系统中占优势以及NOB在系统中被完全去除或受抑制而实现短程硝化的最佳条件,获得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进一步完成反硝化反应,在人工湿地中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
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在人工湿地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设置具有I池和II池的人工湿地系统,所述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储水池和曝气泵,所述I池的底部和II池的底部相连,所述II池的上部与储水池连接,所述储水池的出水管经曝气泵与I池的上部连接;
步骤B:在所述I池的下层和上层分别填入I池体积10%~15%左右、粒径为1~20mm的石灰石;将活性污泥与小于10目的沙子按照25%~30%的质量比例混匀后,填充到I池的中间层,填充体积为I池容积的70~80%,形成石灰石-沙子-石灰石级配方式的人工湿地系统;II池内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填充;所述I池高于II池,水由I池的底部流向II池;
在人工湿地系统的I池为进水从进水管自上而下流入底部,经连接管横向流入II池,根据虹吸原理以从下往上的流态从II池底部流至上端,经出水口流出。通过不同流态控制I池和II池的水流,从而实现有利于微生物脱氮的好氧与厌氧两种环境。
步骤C:根据系统进水NH4+-N的浓度,通过添加碳源来调节有机碳(OC)浓度,以形成C/N比在4:1~8:1之间的进水水质;
步骤D:对储水池进行曝气,使其水体溶解氧浓度达到9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5天,运行15~30天,实现人工湿地系统内部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多,亚硝酸盐氧化菌受到抑制而数量减少。优选的,采用曝气泵对储水池进行曝气处理。
其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起到提供碱度的作用,可以调节系统的pH值。
优选的,所述石灰石的粒径为10mm。
采用此技术方案,利用I池和II池的水流方式在人工湿地中实现了氧气随水流方向的梯度分布。通过在人工湿地上层和下层平铺石灰石为短程硝化提供了碱度,通过调节碳氮比4:1~8:1增加了人工湿地反硝化碳源,提高了TN的去除效率,使其达到94%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6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