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6197.1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2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丁俊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海陵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郭栋梁 |
地址: | 22660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废水 过滤 废水 曝气 絮凝罐 絮凝 纺织技术领域 工艺处理 排放标准 强氧化剂 吸附材料 氧化还原 氧化罐 有效地 铁屑 吸附 调剂 排放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技术领域的纺织废水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取纺织废水,调剂pH值为7‑8,过滤;调节pH为3‑4,曝气,过滤;步骤二,将废水排入氧化罐,加入强氧化剂,曝气,放置4‑12小时,过滤;步骤三,将废水排入装有铁屑的氧化还原罐,调节pH为4‑5,曝气,过滤;步骤四,将废水排入第一絮凝罐,进行第一次絮凝,过滤;排入第二絮凝罐,进行第二次絮凝,过滤;步骤五,将废水再经吸附材料进行吸附,过滤,排放。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纺织废水,对于现在污染日益严重的纺织废水有着优异的处理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处理纺织废水后,处理效果显著,显著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有着为数众多的纺织印染企业,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纺织印染工业废水色度深、碱性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组成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纺织纤维上的污物、油脂、盐类以及加工过程中附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酸碱等污染物,废水中的COD和BOD含量高;废水的色度等指标通常远远超过排放标准,排放量大,浓度高,难降解,处理起来难度非常大。
纺织印染加工的工序都会排出废水,预处理阶段(包括烧毛、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工序)排出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排出整理废水。当印染工艺及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废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如当废水中含有涤纶仿真丝印染工序中产生的碱减量废水时,废水的CODCr将增大到2000~3000mg/L以上,BOD5增大到800mg/L以上,pH值达11.5-12,并且废水水质随涤纶仿真丝印染碱减量废水的加入量增大而恶化;当加入的碱减量废水中CODCr的量超过废水中CODCr的量20%时,生化处理将很难适应。
随着化学纤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要求的提高,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新型染料、助剂等难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纺织印染废水,对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构成严重挑战,COD浓度也从原来的数百毫克每升急速上升到3000~5000毫克每升,治理难度进一步增大;也使得通常的生物处理系统CODcr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传统化学沉淀法和气浮法对纺织印染废水CODcr去除率仅为30%左右,传统处理方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根据国外市场开发出来了丝光蓝、丝光黑、特深蓝、特深黑等印染工艺,这类工艺大量使用硫化染料、印染助剂硫化钠等,导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该类废水必须加药预处理,然后再进行系列化处理,才能稳定达标排放,废水的治理更加困难和复杂。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氨气等异味气体,这些异味气体因其污染特性,属工业恶臭气体,亦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但长期以来,生产实践中多重视对废水的处理,未重视对处理过程中异味气体的治理。
目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有物化法、生化法、电化学法、化学法和光化学法等,其中以生化法为主,有的还将化学法与之串联;各种处理工艺对纺织印染废水处理虽各有特色,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纺织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印染废水的碱度、不易生物降解或生物降解速度极为缓慢的有机质、染料色素以及有毒物质等难题;处理方法以生物处理法为主,同时需辅以必要的预处理和物理化学深度处理法。预处理主要有:调节(水质水量均化)、中和、废铬液处理、染料浓脚水预处理。常用的物化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法与混凝气浮法。此外,电解法、生物活性炭法和化学氧化法等有时也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生物处理工艺主要为好氧法,目前采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和塔式生物滤池等。为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缺氧、厌氧工艺也已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现有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比较单一,棉纺工业废水经生物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不能有效地在生物处理装置后还串联不同型式的化学处理装置作进一步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海陵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海陵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61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