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新能源直流并网的高效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46164.7 | 申请日: | 2016-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0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武;宁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陈琛 |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新能源 直流 并网 高效 变换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直流并网的高效直流变换器,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适用于高压直流输出的大功率场合。
背景技术
日益增长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关注,以及石油价格的飙升,已经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快速发展。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人们对两者的开发利用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不断增加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渗透,直流电网逐渐得到重视。同时,由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可再生能源很方便地就能通过电力电子装置直接得到直流电源。此外,如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等自身就是直流系统。因此,将这些直流电源和储能装置直接连接到直流电网的研究活动已被广泛地进行。在这其中,大功率DC/DC变换器是新能源与直流电网或者直流输电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环。关于中高频隔离DC/DC变换器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传输效率、系统可靠性等方面有了不少突破。然而,仍然存在几个主要的问题阻碍了变换器功率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如较高的功率损失和较大的输出滤波电感。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传统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要么辅助电路比较复杂不容易控制,要么会产生环流增加半导体器件导通损耗等情况,同时考虑到高效率的大功率DC/DC变换器在不断壮大的新能源发电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既能有效减小系统功率损耗又能实现控制相对简单的电路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新能源直流并网的高效直流变换器,所述直流变换器输入侧包括输入滤波电容、第一至第六开关管、第一变压器原边、包含有第一变压器原边漏感的输入侧电感和包含有第二变压器原边漏感的第二变压器原边;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组成第一桥臂,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组成第二桥臂,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组成第三桥臂;所述输入滤波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负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且输入滤波电容两侧连接输入电压;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和输入侧电感串联后,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中间节点,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中间节点,使得第一变压器原边、输入侧电感、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组成第一全桥,且第一变压器原边同名端靠近第一桥臂;
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中间节点,一端连接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的中间节点,使得第二变压器原边、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组成第二全桥,且第二变压器原边同名端靠近第三桥臂;
所述直流变换器输出侧是包含有第一至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第一至第二二极管和第一至第二输出电容的倍压整流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电容的负极,第二输出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输出电容的负极,第一输出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异名端连接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的同名端,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的异名端连接第一至第二输出电容的中间节点,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同名端连接第一至第二二极管的中间节点;且串联后的第一至第二输出电容两侧连接输出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直流并网的高效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第一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驱动波形完全一样,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驱动波形完全一样,第一至第四开关管的驱动占空比恒为0.5,且第一开关管驱动与第二开关管驱动互补,第四开关管驱动与第三开关管驱动互补;
(2)第五开关管的开通起点与第一开关管的开通起点相同,第六开关管的开通起点与第二开关管的开通起点相同;
(3)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驱动的占空比相等,通过闭环控制来调节二者的占空比使电路达稳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61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