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指微型外固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5668.7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8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叶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智江 |
主分类号: | A61B17/66 | 分类号: | A61B17/66;A61F5/1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曾建芳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指 微型 固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指微型外固定架,包括用于固定骨折前部的前针部、固定骨折后部的后针部,前针部与后针部可相对移动且该移动方向与骨折指骨的长度方向适配,前针部与后针部的相对移动通过牵引装置驱动且定位。本发明结构主要适用于指骨骨折、指骨短缩、指骨延长等矫正,前后针部对断骨前后部进行固定,对接固定针对骨折部位进行连接固定,前针部与后针部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可在纵轴方向上牵引延长和短缩;而后针部上还设有旋转定位装置,用于调节前针部轴向上的旋转角度并定位,达到纠正骨折旋转畸形的作用。实现对指骨骨折部位的立体复位矫正,而且该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对患者负担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骨折恢复期或畸形指骨矫正用的手指微型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目前,对手部骨折治疗原则应达到以下3个要求:(1)力求解剖复位;(2)轻便又牢固的固定;(3)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练。临床目前主要采用下述三种方式治疗指骨骨折。第一种克氏针内固定。因其操作简便、价廉,一直是治疗掌指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但其缺点是固定稳定性差,关节内骨折不好处理,常需切开内固定;第二种微型钢板或螺钉内固定。微型钢板在表面刚度、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方面均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但微型钢板固定的缺点是必须切开复位,对周围组织损伤大,不利于骨折的愈合,费用较高,并存在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对于中远节的骨折和关节内骨折往往不能应用或应用效果不佳;第三种指骨外固定器治疗指骨骨折。其优点:外固定器结构简单,便于装卸操作,骨折愈合后,无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便于尽早活动骨折部位上下关节,防止关节僵硬,手功能恢复早、功能好。目前临床中应用外固定器均为进口产品,其共同点为单臂固定,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固定钉常由手指背侧或背外侧置入,容易损伤肌腱,造成肌腱粘连。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指微型外固定架,该固定架具有操作容易、双臂固定牵引不易移位、且具有从立体方向上复位骨折部位,并达到持续牵引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指微型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骨折前部的前针部、固定骨折后部的后针部,所述前针部与后针部可相对移动且该移动方向与骨折指骨的长度方向适配,前针部与后针部的相对移动通过牵引装置驱动且定位。
上述结构中,前针部和后针部分别对骨折部位的两侧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牵引装置驱动前针部或后针部沿指骨轴向即长度方向有可控的持续性的牵引力,而在指骨尤其是骨折部位的径向即宽度方向上实现小角度范围的旋转纠正骨折畸形作用,该结构的牵引力表现更加平衡,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轻巧,不会对患者造成大的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螺杆靠近操作端部位设有紧固件,该紧固件外周面设有间隔分布的凸筋。
上述结构中,紧固件紧固于调节螺杆靠近操作端处,当调节螺杆调整妥当后用于紧固螺杆,使其在长期的应用中不会松动;该紧固件为螺杆卡扣件,其外形类似梅花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调节螺杆,该调节螺杆一端依次穿过后针部和前针部,调节螺杆与前针部于调节螺杆轴向定位配合,且于调节螺杆径向转动配合连接,调节螺杆与后针部螺纹连接,调节螺杆另一端构成操作端。
上述结构中,该牵引装置具有牵引作用,前针部置于后针部内部,前针部通过前定位针与手指骨折前端定位,后针部通过后定位针与手指骨折后端定位,本发明通过转动调节螺杆的操作端驱动后针部与前针部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拉长或缩短骨折部位之间的距离,起到治疗指骨短缩畸形或指骨延长等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前针部包括前针座,前针座包括呈两侧分布的前安装臂,两个前安装臂各自一端设有可供前定位针安装的前定位针孔,两个前安装臂各自另一端之间通过前连接板衔接,所述后针部包括后针座,后针座包括呈两侧分布的后安装臂,两个后安装臂各自一端设有可供后定位针安装的后定位针孔,两个后安装臂各自另一端之间通过后连接板衔接,所述后安装臂上设有旋转定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智江,未经叶智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向动态脊椎固定器
- 下一篇:侧嵌护刃板防护手术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