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5581.X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6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宁世品;叶登胜;迟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7 | 代理人: | 潘晋祥;李祺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分离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内固装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旋流轮,旋流轮设置有螺旋状的轮片,所述定位轮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本体连接有下接头,所述下接头位于本体的内腔中的内端设置有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中心同轴设置有出气通道,外侧设置有排液通道。所述旋流轮与分流接头之间设有间隔。井下气液分离装置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过液体通过时带动旋流轮旋转,使液体产生离心力,并在内腔中贴壁旋流,气体中的液体则集中到中心,然后液体和气体分别通过外侧的排液通道和中心的出气通道流出,实现气液分离,使送向马达的液体不含气,避免造成马达损害,提高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井下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油气田井下作业中所需的井下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分段压裂储层改造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藏开采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球座、桥塞钻磨作业也急剧增多。钻磨作业中为实现降低作业压力、提高钻屑反排,需要泵注液氮,但液体中含气对底部的马达会造成极大损害,因而目前作业现场都使用气液两相马达来进行作业,但是气液两相马达极为昂贵,增加了作业成本。如果不使用气液两相马达,就需要安装气液分离器,目前的气液分离器结构也较为复杂,成本也较为昂贵,不仅增加了维护难度,也没有降低作业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内固装有定位轮。
所述定位轮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旋流轮,旋流轮设置有螺旋状的轮片,所述定位轮设置有流体通道。
所述本体连接有下接头,所述下接头位于本体的内腔中的内端设置有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中心同轴设置有出气通道,外侧设置有排液通道。
所述旋流轮与分流接头之间设有间隔。
优选的是,所述的定位轮外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间隔设置有导流板,所述流体通道设置有多个,都位于相邻导流板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凸起为锥台状。
优选的是,所述分流接头外壁与本体内壁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分流接头外壁设置有环形凸缘。
优选的是,所述分流接头为锥台状。
优选的是,所述出气通道外端连接下接头外壁设置的喷嘴,所述喷嘴朝上倾斜。
优选的是,所述本体连接有上接头,所述定位轮固定在本体内壁设置的台阶和上接头内端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旋流轮与分流接头之间的距离为本体内径的1.5~4倍。
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的工作方法,步骤如下:
1)将本体上端连接连续油管,下接头连接马达;
2)向连续油管内通入泵注液,泵注液进入本体内,通过定位轮的流体通道,然后带动旋流轮旋转;
3)旋转的旋流轮使泵注液形成旋流,并贴着本体内壁向下流动,泵注液中的液体贴壁流动,然后进入排液通道,最后送向马达;泵注液中的气体在本体内腔的中部集中,然后进入出气通道,最后排出到下接头外。
优选的是,气体离开下接头时朝上喷出,带动钻屑向上返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井下气液分离装置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过液体通过时带动旋流轮旋转,使液体产生离心力,并在内腔中贴壁旋流,气体中的液体则集中到中心,然后液体和气体分别通过外侧的排液通道和中心的出气通道流出,实现气液分离,使送向马达的液体不含气,避免造成马达损害,提高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5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用固液分离装置
- 下一篇:易排料的提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