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孢唑啉酸三位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5460.5 | 申请日: | 2016-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强;金石;马宝利;张磊;李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合佳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501/36 | 分类号: | C07D501/36;C07D50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6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孢 唑啉酸 三位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唑啉类化合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头孢唑啉酸三位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孢唑啉酸,也称头孢唑啉,化学名称为(6R,7R)‐3‐[(5‐甲基‐1,3,4‐噻二唑‐2‐基)硫甲基]‐8‐氧代‐7‐[[2‐(四唑‐1‐基)乙酰]氨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为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广泛应用的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道、肺炎、胆囊炎、肝脓肿、腹膜炎、盆腔炎、心内膜炎、中耳炎、败血症及软组织感染等。
头孢唑啉的制备通常采用以7‐氨基‐3‐乙酰氧基甲基‐3‐头孢烯‐4‐羧酸(简称7‐ACA)为原料,通过取代7‐ACA中3位(3‐乙酰氧基甲基)的乙酰氧基部分引入2‐甲基‐1.3.4‐噻二唑‐5‐巯基(简称MMT)杂环,然后该化合物再在C7‐为侧链上进行氮酰化反应,7‐ACA分子中的C3‐位次甲基上的乙酰氧基为丙烯酯,比较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而被置换。具体引入方法文献报道较多,大体有四种,包括弱碱催化法、三氟化硼催化法、浓硫酸催化法和三甲基硅碘催化法。其中,弱碱催化法一般以水为反应溶剂,有机碱或无机碱为催化剂,但由于碱在水溶液中对头孢母核中的β‐内酰胺环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致使收率降低,收率一般在60~70%,且产品杂质含量高。三氯化硼催化法,由于三氟化硼在反应中可以对C‐7位氨基起到保护作用,且增加了反应系统中的离子强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收率,可达到85~92%,为目前常采用的工艺过程,但因为三氟化硼遇湿气立即水解生成剧毒的氟化物烟雾,具有挥发性、腐蚀性和毒性,因此三氟化硼固体络合物在制备过程中存在污染大、能耗高、废液量大,并且在制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安全风险较大。浓硫酸催化法,使用的催化剂包括浓硫酸、氯磷酸,收率较高,一般为75~80%,但由于后处理麻烦,目前很少应用。三甲基碘硅烷催化法,反应时间较短,但收率较低,一般为45~50%,而且使用的三甲基碘硅烷价格较贵,不适合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化的、以浓硫酸催化的头孢唑啉酸三位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提高反应收率的同时,简化产品处理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头孢唑啉酸三位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缩合反应:以噻二唑和7‐ACA为反应原料,以碳酸二甲酯为溶剂,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在温度10~40℃下,搅拌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反应液,控制缩合反应液中7‐ACA残留小于0.5%;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噻二唑重量的6~7倍;
b、水解反应:向步骤a得到的缩合反应液中搅拌加入温度为0~5℃的水溶液,控制加入时间为15~20分钟,待水溶液加入后继续搅拌进行水解反应60~70分钟,得到水解反应液;所述水溶液由EDTA、焦亚硫酸钠溶于纯化水制得,所述EDTA与纯化水的重量配比为2.5~5:1000,所述焦亚硫酸钠与纯化水的重量配比为2.5~5:1000,所述纯化水用量为噻二唑重量的40~45倍;
c、结晶:向步骤b得到的水解反应液中搅拌加入碳酸钠溶液,控制加入时间为30~120分钟,使水解反应液pH达到4.0±0.05,然后缓慢降温至0~5℃,继续搅拌30~60分钟,然后静置结晶60~120分钟,过滤得到滤饼,对滤饼洗涤、干燥,得到头孢唑啉酸三位中间体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合佳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合佳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4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