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5269.0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洪丽;熊建民;陈大华;秦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4/02 | 分类号: | C09D4/02;C09D4/06;C09D7/61;C09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汽车配件防腐领域。该防腐涂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甲组份86‑90%,乙组份10‑14%。甲组份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树脂42‑49%、混合溶剂20‑24%、甲基丙烯酸丁酯12‑19%、石墨6‑12%、填料和助剂0.6‑3%;乙组份为环氧树脂固化剂。通过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环氧树脂固化剂协同作用,可形成防腐性能优异的涂层,以将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紧固件隔开,避免二者之间的电偶腐蚀。同时,通过石墨增加防腐涂料的润滑性,以使所形成的防腐涂层能够均匀涂覆在金属紧固件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腐涂料,能够有效阻止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紧固件之间的电偶腐蚀,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防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汽车紧固件是在汽车各个配件之间起连接和固定作用的零件,如螺杆、螺钉等。而这些紧固件通常由金属制成,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腐蚀,被腐蚀的紧固件强度下降,会对汽车的安全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在紧固件外表面涂覆一层防腐涂层,可将紧固件与外界环境隔离开,从而避免紧固件的腐蚀。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汽车紧固件腐蚀的防腐涂料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紧固件的防腐涂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树脂60%-68%、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或羟烷基酰胺3%-5%、颜料和填料25%-32%、助剂3%-5%。涂覆有该防腐涂料的汽车紧固件1年内可耐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10%的氯化钠的腐蚀,耐汽油、酒精等的涂刷50次,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在制作汽车基体的材料中,碳纤维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含有碳纤维的复合材料自身电极电位较高,当其与金属紧固件接触,并有腐蚀介质存在的情况下,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作为阴极,而金属作为阳极,发生电偶腐蚀,反而加快了金属的腐蚀速度,也影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而现有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紧固件的防腐涂料不能防止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紧固件之间的电偶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且能防止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紧固件之间电偶腐蚀的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腐涂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甲组份86-90%,乙组份10-14%。
所述甲组份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树脂42-49%、混合溶剂20-24%、甲基丙烯酸丁酯12-19%、石墨6-12%、填料和助剂0.6-3%;所述乙组份为环氧树脂固化剂。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环氧树脂固化剂为腰果壳油改性胺环氧树脂固化剂。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混合溶剂为二甲苯与丁醇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剂中,所述二甲苯与所述丁醇的体积比为1:(1-1.2)。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填料和助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流平剂50-60%,润湿剂40-50%。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混合溶剂、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石墨、填料和助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到甲组份;将所述甲组份与乙组份混合均匀,得到所述防腐涂料。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腐涂料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中的金属紧固件上的应用。
具体地,作为优选,用丙酮对所述金属紧固件的表面进行清洁并干燥,然后喷涂所述防腐涂料,形成防腐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