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量程二氧化氯气体浓度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5055.3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栋;庞祥荣;张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程 氧化 氯气 浓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浓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量程二氧化氯气体浓度 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氯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安全、高效、无毒的强力 杀菌剂,其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AI级。经实验证明,二氧化氯气 体消毒具有广谱、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目前主要应用水处理、 水果保鲜、食品安全控制、医疗器械消毒、空间消毒等领域。
相对于液体二氧化氯,气体二氧化氯由于其优异的高效广谱杀菌性能和 较低的有毒副产物,将其用于空间消毒是一项新型的防控、防治技术,特别适 用于对大面积空间环境中微生物的杀菌消毒。但是当空气中的二氧化氯浓度过 高时,除了对人体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外还有一定的爆炸危险性。因此,为了 保障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空气中的二氧化氯气体的浓 度必须进行严格检测与控制。
国内学者方赤光等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氯消毒剂中二氧 化氯含量,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360nm处有特征吸收峰,可作为定性依据。国内 学者施来顺等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 快速准确的测定浓度在1.0mg/L以上的二氧化氯水溶液。
国内学者衣颖等人进行了“基于紫外吸光光度法的二氧化氯气体浓度在 线检测研究”,但量程仅达12mg/L,并且实际获得的标准曲线与理论分析差别较 大。专利号为201210157611.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浓度二氧化氯检 测方法及其比色检测装置”,但是该方法及装置主要适用于二氧化氯气体浓度高 于250mg/L时的检测。专利号为201210308828.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 快速检测空气中气体二氧化氯浓度的方法”,但是方法仅适用于对60-140mg/L 范围内的二氧化氯浓度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宽量 程二氧化氯气体浓度检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宽量程二氧化氯气体浓度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待测二氧化氯 气体在气泵1的作用下经流量计2计量后进入吸收池3,气体中二氧化氯被吸收 池3中的定量吸收液完全吸收,剩余气体经排气管道6排出;吸收液在循环泵4 的作用下,在吸收池3和检测室12中的比色皿5之间循环;使用中心波长为 360nm的紫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7,使紫外光通过比色皿5中的待测吸收液; 检测探测器8接受透过所述比色皿的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传递给信号 处理器9;控制单元11读取所述信号处理器处理完后的信后并进行运算获得二 氧化氯气体的浓度。
将光源、气室、比色皿和检测探测器集成为封闭的一体式探测器,使光 源发出的光线在一个封闭的通路内,不受外部光线影响。
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光源采用中心波长为360nm的紫外发光二极管。
通过调控吸入二氧化氯气体及吸收液量可实现对二氧化氯气体浓度的 宽量程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检测方法的框图:1-气泵;2-流量计;3-吸收池;4-循环泵;5- 比色皿;6-排气管道;7-光源;8-检测探测器;9-信号处理器;10-光源控制电路; 11-控制单元;12-检测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 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控制待测二氧化氯气体的进气量为1000L,吸收液的量为100mL,进行检测, 包括如下步骤:
待测二氧化氯气体在气泵1的作用下经流量计2计量后进入吸收池3,气体 中二氧化氯被吸收池3中的定量吸收液完全吸收,剩余气体经排气管道6排出; 吸收液在循环泵4的作用下,在吸收池3和检测室12中的比色皿5之间循环; 使用中心波长为360nm的紫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7,使紫外光通过比色皿5中 的待测吸收液;检测探测器8接受透过所述比色皿的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电信 号再传递给信号处理器9;控制单元11读取所述信号处理器处理完后的信号, 显示此时吸光度为0.1658,并进行换算获得二氧化氯气体的浓度为0.2mg/m3。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