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痰液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4910.9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伟;刘德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日友好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9/00 | 分类号: | A61J19/00;G0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何春兰;严勇刚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 ||
一种痰液收集器,包括由一个盒体和盖体组成的容器,所述盒体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盒子单元,所述盖体分隔成多个盖子单元;所述盖子单元的两侧各粘接覆盖有内侧透明薄膜和外侧透明薄膜,所述外侧透明薄膜的外侧可分离地粘接有一层不透明的覆盖层;所述盒子单元的开口侧围绕粘接有一圈裙边纸。本发明的上述痰液收集器,痰液收集时由于裙边纸的设置,避免了污物沾染外部结构。收集之后,完全不需要再次将容器打开,避免了病菌等大量扩散的问题。并且痰液隔着透明薄膜进行观察、取样,避免了操作人员恶心的心理干扰。单独的盒子单元设置可以每次仅在一个盒子单元中取一次样品,避免二次取样污染样品,提高了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中的一种收集痰液的容器,尤其是一种便于收集、保存以及运输的一次性使用的痰液收集器。
背景技术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尽管目前治疗手段已有很大改进,但肺癌总的生存率仍然较低,中位生存期约15个月。但相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早期肺癌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却高达90%以上,所以早期肺癌的筛查不仅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痰液中因含有体细胞及肿瘤细胞,可检测肺癌相关癌症基因,成为早期肺癌筛查十分有效的无创手段之一。但目前的单日、单次痰液收集盒仅适用于一些常规检查,无法从痰液中获得足量的体细胞或肿瘤细胞。因此我们设计这一可连续收集及多日保存的痰液收集器,既满足筛查早期肺癌的需要,同时弥补现有痰液收集盒的不足。
在医院临床中,通过病人痰液确定病因是一种很常见的检查手段。简单情况下通常给病人一个容器,病人自行将痰液吐出到容器中,然后进行培养、化验获得检查结果。复杂情况下,当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病人需要做痰培养时,往往需要医护人员使用取痰器取痰,取出的痰液转移到容器中,然后去进行培养、化验获得检查结果。当然,很多中小城市乃至偏僻地区的医院并不具备培养、化验的人员或者设备,有时候也需要将收集痰液的容器运送到远方的大医院进一步处理。
由于病人痰液中往往带有大量的病菌,有些情况下,例如结核病人的痰液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细菌的存活能力较强,若不妥善处理病人的痰液,可能有很高的风险造成感染,导致病情的蔓延。现有收集痰液的容器通常就是个塑料杯子,有些会带有盖子,以利于容器的密封。由于需要收集用于培养、化验的痰液并不需要很多,因此现有的容器通常都不会很大,也就是用于收集痰液的容器的开口通常很小,因此需要在容器的开口部分设置额外的漏斗以收集痰液。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 201520419217.6以及中国专利申请CN201520089900.8中明确提供了收集漏斗结构。这些漏斗结构虽然可以一次性使用后抛弃,但是毕竟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会在结构连接上带来易于藏匿病菌的缝隙,同时漏斗结构体积上的增大也不便于痰液的保存和运输。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较大开口的容器收集痰液,则容器中少量的痰液在运输过程中沾染到容器壁上很容易干燥,使其中含有的病菌等发生变化,不能准确的找出病因,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法,耽误病情。同时较大开口的容器也会带来体积上的增大,导致痰液的保存和运输困难。
再者,当收集痰液的容器送到化验部门之后,仍然需要将容器再次打开,通过吸管之类的将容器中的痰液吸出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此时容器经过较长时间的存放和运输,容器盖子打开的瞬间就会有大量的病菌进入空气,同时容器中痰液的刺鼻气味也会排出,痰液令人作呕的颜色也会呈现在化验人员的眼前,对化验人员身体以及心理承受造成巨大的困扰。现有的收集痰液的容器无法克服上述问题,亟待开发新的痰液收集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痰液收集器,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日友好医院,未经中日友好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49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