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二指肠内覆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3266.3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6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平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L31/04;A61L31/06;A61L31/14;A61L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二指肠 内覆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化道内置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十二指肠内覆膜,该内覆膜至少一部分由疏水疏油材料制备,也可生物降解,还包括仿生微阵列粘附片、弹力件、锚钩、抗扭筋等,可由静电纺丝制备,该内覆膜用于防治肥胖病或糖尿病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化道内置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十二指肠内覆膜。
背景技术
近年发现,肥胖症患者接受减重的胃转流术后,不仅体重显著下降,且其并发的2型糖尿病得到缓解。
但胃转流术有临床风险,诸如吻合口漏、肠梗阻、肺栓塞、深静脉血栓、门静脉损伤等疾病及死亡等。
十二指肠套管可避免胃转流术弊端,并保留其良好作用。
现有技术,选择亲水和/或亲油的材料,能使十二指肠套管或内覆膜顺服粘附在肠内壁上,从而避免其脱离肠壁及扭曲缠绕,进而防止“肠梗阻”并保障套管或内覆膜功能。但如此,却忽视了亲水和/或亲油的肠壁粘附对胆汁及胰液的封堵。持续的胆汁封堵、输流不畅,将导致胆汁淤积、继发胆管感染,充血水肿的胆管粘膜则加重梗阻、增高胆管内压,淤积的胆汁也逐渐脓变;含有脓性胆汁的高压胆管,又可导致肝肿大、肝内小胆管及周围的肝实质细胞炎性改变、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肝内多发性脓肿;胆管内高压还可造成肝内毛细胆管破溃,脓性胆汁甚至胆栓即由此经肝内血窦进入血循环,造成菌血症和败血症,甚至肺部脓性栓塞;胆管感染又可造成溃疡和胆道出血,在后期,还可发生感染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而这些改变一旦发生,即便胆管封堵及高压被解除,肝实质和胆管仍会留下难逆性损害。持续的胰液输流不畅,将导致胰内压增高、胰泡破裂、胰酶原进入间质(胰酶多以无活性胰酶原颗粒形式存在于胰泡细胞内),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胰腺细胞和间质水肿,脂肪坏死及出血;胰腺细胞受损,又释放出溶酶体水解酶、激活胰蛋白酶原,进一步激活磷脂酶A、弹性硬蛋白酶和胰血管舒缓素,使血管壁弹力纤维溶解,致胰血管受损、破裂、出血与坏死;消化酶与坏死组织液还可通过血循环及淋巴管途径输送到全身,引起全身脏器损害。
亲水和/或亲油材料的肠壁粘附,也并不能防止“肠梗阻”、并不能保障套管或内覆膜的功能:十二指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进食的内容又各种各样,若没有疏水和疏油的双疏性能,随着在体内留置时间的延续(通常,至少留置1个月),十二指肠套管壁上就会有粘留各种物质而形成积垢,粘留的积垢,不仅降低了十二指肠套管的性能,也成为其他疾病的隐患,并愈加封堵胆汁与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
现有技术的不降解材料,日后移除时二次“手术”的操作过程繁复及损伤器官组织,且移除后难以避免瞬间彻底拆卸原有屏障后的“反跳”问题;与仿生粘附贴片相比,固定用的锚钩刺入十二指肠球腔内襞,随着胃肠蠕动,不断重复着松动、渗出、粘连,移除时,尖刺已嵌入肠组织、并刺激局部肠组织生长与粘连;不透气、不透湿的十二指肠套管,虽阻碍了十二指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同时也限制或影响了肠粘膜细胞及组织的其他功能;热稳定性弱、力学强度与弹性不够、容易破损,影响十二指肠套管的性能;显然,管腔容易缩瘪、扭曲、缠绕,不仅会影响套管的作用,还会干扰消化道的通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疏水疏油且生物相容的十二指肠内覆膜。
现有技术中的亲水和/或亲油材料所带来的降低十二指肠套管或内覆膜作用、封堵胆汁与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诱发其他疾病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疏水疏油的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除时二次“手术”的操作过程繁复及损伤器官组织及“反跳”的问题,若采用所述的可降解生物相容材料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固定的锚钩嵌入肠组织、刺激局部肠组织生长与粘连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仿生粘附贴片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透气、不透湿、限制或影响肠粘膜细胞及组织的其他功能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静电纺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稳定性弱、力学强度与弹性不够、容易破损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聚氨酯材料等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缩瘪、扭曲、缠绕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1条或1条以上的直行或螺旋和/或不规则弯曲状抗扭筋袢和/或仿生粘附贴片方案可以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平,未经万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