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体自振式混凝土导热系数板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3177.9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3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婧;刘元珍;秦小超;李珠;赵林;张家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1/087 | 分类号: | B28B1/087;B28B1/29;B28B7/24;B28B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混凝土 导热 系数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导热系数板成型装置,具体是一种单体自振式混凝土导热系数板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而新型建筑保温墙材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节能手段,研发具有保温性能的混凝土是重要的革新方向。导热系数是建筑材料一个重要的热工参数,是反映建筑材料保温性能的物理量。目前测定导热系数的设备中,混凝土导热板的尺寸集中在300mm×300mm×30mm(200mm×200mm×30mm),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导热系数测定板的成型质量直接决定了导热系数的准确度,现有模具浇筑混凝土后,需要经过振动台震动-人工抹平表面-人工打磨等工序后才能进行测量,且人工打磨平整度仍然得不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一种成型方法简便、省时省力、实现自振捣的导热板模具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各种成型模具的单次浇筑只能成型一块试件、不能振捣、不好拆模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单体自振式混凝土导热系数板成型装置。该装置便于组装与拆卸,便于振捣,能够确保混凝土导热系数板纵向两侧面的平整度,实现了一次操作成型同一批次多块导热系数板,并且可以实现实验室环境下单批试件自振式成型的简易化快速操作。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单体自振式混凝土导热系数板成型装置,包括矩形底板,矩形底板的四周设有围护板,四块围护板以对角线分为两组,每组的两块围护板为一体成型设计,矩形底板与两组围护板之间以及两组围护板彼此之间都为可拆连接;两组围护板中任意的两块相对的围护板的内表面对称均布有若干纵向设置的卡槽,并且每两条相对的卡槽内插装有一块隔板,上述两块相对的围护板的外表面分别设有振动器安置槽,振动器安置槽内安装有振动器,在剩余的两块相对的围护板中的任意一块外表面设有蓄电池安置槽,蓄电池安置槽内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开关及导线与振动器连接。
使用时,1)将矩形底板与两组围护板装配完毕,确保不错位;2)在已经装配好的装置内表面(即矩形底板上表面即围护板内表面)涂抹脱模剂,同时在各隔板的两面均涂有脱模剂并沿围护板内卡槽插入,确保隔板底部与矩形底板紧密贴合;3)将装置置于平坦的地面上,将蓄电池装配于蓄电池安置槽内、振动器装配于振动器安置槽内,接通电源,确定振动器正常工作,将拌合好的混凝土放入模具中,一边振动一边浇筑,浇筑完成,振动结束,即在浇筑的同时完成振动,缩短混凝土成型的时间,达到单体自振成型;4)振动和浇筑结束后,用抹刀将上表面抹平即可。通过本发明装置混凝土导热系数板竖向成型,自振式在浇筑过程中实现振捣,避免了混凝土内部不密实的现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矩形底板与两组围护板之间的可拆连接具体为:在矩形底板和每组围护板的对接处分别设有一对螺栓卡块,每对螺栓卡块包括一个固定于矩形底板上螺栓卡块以及一个固定于围护板上的螺栓卡块,每个螺栓卡块上都开设有卡口,每对螺栓卡块的两个卡口内共同卡置有一根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一端铰接于其中一个卡口内,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帽(矩形底板与两组围护板的拆装原理是:当需要将矩形底板与围护板固定在一起时,将紧固螺栓绕其铰接点转动,直至整个紧固螺栓完全卡置在一对螺栓卡块的卡口内,然后旋拧紧固螺母,直至紧固螺母将一对螺栓卡块紧紧压紧在一块,此时便实现了矩形底板与围护板的固定;当需要将矩形底板与围护板拆开时,旋拧紧固螺母,将紧固螺母拧松,然后将紧固螺栓绕其铰接点转动,直至整个紧固螺栓完全脱离于螺栓卡块的卡口外,此时便实现了矩形底板与围护板的分离);所述两组围护板彼此之间的可拆连接具体为:在两组围护板的两处对接处分别设有一对螺栓卡块,每对螺栓卡块包括一个固定于其中一组围护板上螺栓卡块以及一个固定于另一组围护板上的螺栓卡块,每个螺栓卡块上都开设有卡口,每对螺栓卡块的两个卡口内共同卡置有一根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一端铰接于其中一个卡口内、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帽(两组围护板的拆装原理同上)。
作为优选方案,四块围护板的顶部分别设有一块提拉板。提拉板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围护板的拆装、搬挪等。
作为优选方案,矩形底板的长、宽、厚分别为330mm、235mm、10mm;围护板的厚度为15mm、围护板上的卡槽的深、宽都为5mm;隔板的长、高、厚分别为310mm、300mm、5mm,卡槽的宽度与深度与隔板的厚度一致,保证隔板能够与卡槽紧密结合;各隔板将围护板内的空间分隔为若干个300mm×300mm×30mm的小空间;蓄电池安置槽的尺寸为200mm×150mm×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1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配重管涂敷小车
- 下一篇:秸秆复合板材生产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