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的可调负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1877.4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8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彭海鑫;卢兴旺;尚彦波;李昂;赵军;陈有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陈靖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空调 压缩机 变频 驱动 模块 可调 负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的可调负载装置,它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压缩机电机和发电机,所述压缩机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发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三角带连接,且三角带保持拉紧状态,所述压缩机电机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发电机上电连接有功率负载网络,本发明可以为空调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快速地提供一个可调负载,解决目前空调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试验时输出功率受室内外温度制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可靠性试验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的可调负载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试验时(空调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实现为在空调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研发设计初样阶段,通过施加高温、低温、振动等一系列条件,观察其是否在这些条件下会发生故障的一种试验),需要将空调内外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作为负载,以这种方式进行试验时,空调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的输出功率受室内外温度的制约,不能连续变化和达到最大输出功率,不能测试出空调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的带载能力是否设计指标,而且每次实验前都需要对空调内外机联机抽真空加氟,效率低,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的可调负载装置,从而代替空调内外机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作为负载,无需抽真空和加氟,在试验过程中使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的输出功率不受室内外温度的制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的可调负载装置,它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压缩机电机和发电机,所述压缩机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发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三角带连接,且三角带保持拉紧状态,所述压缩机电机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发电机上电连接有功率负载网络。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功率负载网络主要由一个单片机、一个旋转编码器、十二个固态继电器和十二个功率电阻组成,所述十二个固态继电器的正端并联,并形成功率负载网络输入正端,所述十二个固态继电器的负端分别与十二个功率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十二个功率电阻的另一端并联,并形成功率负载网络输入负端,所述旋转编码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上设置有十二个输出端,该十二个输出端分别与十二个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发电机上安装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发电机通过第一导线与功率负载网络输入负端电连接,所述发电机通过第二导线与功率负载网络输入正端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十二个功率电阻分别为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一电阻R1的功率为1W,第二电阻R2的功率为2W,第三电阻R3的功率为2W,第四电阻R4的功率为5W,第五电阻R5的功率为10W,第六电阻R6的功率为20W,第七电阻R7的功率为20W,第八电阻R8的功率为50W,第九电阻R9的功率为100W,第十电阻R10的功率为200W,第十一电阻R11的功率为200W,第十二电阻R12的功率为500W。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功率负载网络还包括一个功率表,所述功率表安装在功率负载网络输入正端。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缩机电机安装有第三导线、第四导线和第五导线,所述压缩机电机通过第三导线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的W端电连接,所述压缩机电机通过第四导线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的V端电连接,所述压缩机电机通过第五导线与空调压缩机变频驱动模块的U端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缩机电机通过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发电机通过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1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混压双极直流输电线路零序参数精确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