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燃料元件成型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1710.8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9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张杰;卢振明;周湘文;唐亚平;唐春和;张作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21/10 | 分类号: | G21C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燃料 元件 成型 设备 | ||
1.一种球形燃料元件成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料区成型系统、无燃料区造型系统和生坯球压制系统;
所述燃料区成型系统用于将芯球基体粉与核燃料颗粒均匀混合后压制成芯球;
所述无燃料区造型系统用于将无燃料的基体粉包裹所述芯球制成所述球形燃料元件;
所述生坯球压制系统用于将所述球形燃料元件压制成生坯球;
所述燃料区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芯球基体粉定量输送装置(1)、核燃料颗粒均分装置(2)、核燃料颗粒精确定量装置(3)、初次搅拌装置(4)、卸料装模装置(5)、二次搅拌装置(7)和芯球压制装置(8);所述芯球基体粉定量输送装置(1)、核燃料颗粒精确定量装置(3)、初次搅拌装置(4)和卸料装模装置(5)之间通过物料罐工位传输装置(6)进行连接;
所述芯球基体粉定量输送装置(1)定量输送所述芯球基体粉至所述物料罐工位传输装置(6);所述核燃料颗粒均分装置(2)和核燃料颗粒精确定量装置(3)精确定量输送所述核燃料至所述物料罐工位传输装置(6);所述物料罐工位传输装置(6)输送所述芯球基体粉和所述核燃料至所述初次搅拌装置(4);所述初次搅拌装置(4)将所述芯球基体粉和所述核燃料搅拌均匀;所述物料罐工位传输装置(6)将经过所述初次搅拌装置(4)的所述芯球基体粉和所述核燃料输送至所述卸料装模装置(5);所述卸料装模装置(5)将搅拌均匀的所述芯球基体粉和所述核燃料装满芯球模具;所述二次搅拌装置(7)对所述芯球模具内的所述芯球基体粉和所述核燃料进行搅拌;
所述芯球压制装置(8)将所述芯球模具内的所述芯球基体粉和所述核燃料压制成芯球;
所述核燃料颗粒均分装置(2)包括用于接收核燃料的旋转的第二料斗(2-1)、与所述第二料斗(2-1)相连接的分配管(2-2)和多个用于接收所述分配管(2-2)分配的所述核燃料的柱状容器(2-3);
所述核燃料精确定量装置(3)包括具有底部悬挂功能的天平(3-1)、悬挂于所述天平的底部的称量斗(3-2)和用于向所述称量斗(3-2)中添加核燃料并能储存核燃料的振动给料器(3-3);
其中,所述柱状容器(2-3)的底部设有管道,通过所述多个柱状容器(2-3)的旋转,将旋转到位的所述柱状容器(2-3)内的所述核燃料通过所述管道输送至所述称量斗(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燃料元件成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球基体粉定量输送装置(1)包括用于所述芯球基体粉存储的第一料斗和位于所述第一料斗底部的螺旋给料器,所述芯球基体粉的输送量是通过所述螺旋给料器的给料时间控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燃料元件成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罐工位传输装置(6)包括红外线定位传感器、靠电机传动的链条和安装于所述链条上的若干物料罐(6-2);所述红外线定位传感器用于确定所述若干物料罐(6-2)的罐口是否分别对应所述芯球基体粉定量输送装置(1)的输送口、所述核燃料精确定量装置(3)的称量斗(3-2)的卸料口、所述初次搅拌装置(4)和所述卸料装模装置(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燃料元件成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搅拌装置(7)包括用于放置装满所述芯球基体粉和所述核燃料的芯球模具(7-0)的底盘(7-1)、支架(7-3)和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可旋转的搅拌头(7-2);所述搅拌头(7-2)伸入所述芯球模具(7-0)的内腔;
工作时,所述搅拌头(7-2)通过电机带动对所述芯球模具(7-0)内的所述芯球基体粉和所述核燃料进行搅拌;所述底盘(7-1)通过所述电机带动旋转,所述底盘(7-1)的旋转方向与所述搅拌头(7-2)的旋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燃料元件成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球压制装置(8)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外套筒(8-1)、固定在所述外套筒(8-1)内的上冲头(8-2)和可上下移动的下冲头(8-3);所述芯球模具(7-0)的外径分别与所述外套筒(8-1)的内径、所述上冲头(8-2)的外径和所述下冲头(8-3)的外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17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加固双壁波纹管
- 下一篇:多线笼形平衡式馈线收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