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磁絮凝技术快速处理雨水泵站排水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0638.7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2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孙井梅;许丹宁;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4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絮凝 技术 快速 处理 雨水 泵站 排水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雨水泵站排水方法的,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磁絮凝技术快速处理颗粒态污染 物含量较高的分流制雨水泵站外排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洁净的雨水作为一种清洁的水源,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本是缓解全球淡水危机的理想 途径,但雨水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是处理不当,它反而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城市排水及河道行洪压 力日渐增加,因此为了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雨水泵站排水的次数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城市,由于地表径流污染及雨污混接现象的普遍存在, 分流制雨水泵站的外排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颗粒态污染物。然而我国目 前尚未出台有关控制外排雨水水质的法规。每当暴雨来临,泵站蓄积水量达到排放标准时, 存蓄于泵站前池且受到污染的雨水便会在短时间内直接外排至周边城市景观水体当中,并 对受纳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影响,随之造成的水体“黑臭”现象也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 活。寻求一种能在短暂的雨水外排过程中快速削减其中颗粒态污染物,减小因雨水外排而 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当前城市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之一。
然而,现有外排雨水的处理方法多以末端调蓄后的污染截控或是初期雨水的机械拦截 为主,无法兼顾快速处理和细微颗粒态污染物的去除,若未设计合理,在水力负荷较大时, 处理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此外,对于在雨水集中外排过程中快速削减污染物的研究还较为 缺乏。
磁絮凝技术是指通过加载磁种并投加混凝剂的方式,使污染物与磁粉絮凝结合为一磁 性整体,增加絮体体积和密度,并利用自身的高效沉降性,或是通过加载磁场的方式,增 强沉降分离效果,实现污染物的去除。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运行稳定且 操作简单等优点。磁絮凝技术在处理悬浮物、油、细菌、病毒等含量较高的污废水时,往 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处理时间相较于传统工艺大为缩短。
现有的磁絮凝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例中,多为对传统的污水及废水处理进行技术改 进,工艺流程依旧较为复杂,能耗较高,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并无充分利用磁絮凝技术显 著改善絮体沉降性、缩短其沉降时间的特性,停留时间往往多于15min;此外,虽然像专 利号为CN202898156U“一种磁絮凝水处理系统”及专利号为CN202688062U“一种一 体化磁絮凝装置”等设置了旋流分离装置和磁鼓分离装置将磁粉与絮体分离,回流的磁粉 絮体的分离仍旧不够充分;且该技术目前没有应用于分流制雨水泵站排水的处理的实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卫生条件较差城市中分流制雨水泵站外排水污染物,特别 是颗粒态污染物含量较高、且这部分外排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河、严重污染受纳水体的现状, 本发明利用磁絮凝技术,在外排过程中,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处理外排,雨水、削减颗粒 态污染物的方法,以减少雨季入河污染物的总量。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利用磁絮凝技术快速处理雨水泵站排水装置,包括快速絮凝沉淀系统及磁粉分离 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快速絮凝沉淀系统的前面设置有排水管道1,排水管道1的进水 端设置有磁粉投加口2,排水管道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絮凝剂投加口5,磁粉投加口2与 絮凝剂投加口5的管道距离为由磁粉投加口2起始的排水为5~10s的流程距离;磁粉投加 口2通过磁粉投加泵3与磁粉加载装置4相连接;絮凝剂投加口5通过絮凝剂投加泵6与 絮凝剂配制装置7相连接;磁粉投加口2与絮凝剂投加口5分别设置有流速感应装置,用 以控制磁粉投加泵3与絮凝剂投加泵6的启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