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鱼类小瓜虫病的饲料添加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0548.8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1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派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类 小瓜虫病 饲料添加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尤其是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淡水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属膜口目,凹口科,因被感染病鱼体表发生白色点状病变而得名“白点病”。淡水小瓜虫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无鳞鱼、鳞片不发达的细鳞鱼以及热带鱼类的危害尤其严重。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不仅鱼种阶段易于发病,即使成鱼阶段也会因此病造成大批死亡,淡水小瓜虫适宜的繁殖水温为15-25℃,当水温降低到,10℃以下或上升到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所以在此水温条件下小瓜虫病较少发病。淡水小瓜虫病在我国多流行于4-5月,10-11月,水温15-20℃是小瓜虫的盛行期,在适宜条件下淡水鱼类一旦感染小瓜虫,就容易引起爆发性传染,若不及时治疗对养殖对象危害极大,甚至全军覆没。
现有技术中,常用于治疗小瓜虫病的药物有福尔马林、孔雀石绿、硝酸亚汞,但由于药物残留对人类有害,在食用鱼养殖上已经禁止使用。
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天然来源的抗鱼类小瓜虫病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
老枪谷子,为苋科植物尾穗苋Amaranthuscaudatus.的种子,具有清热透表的功效。
老枪谷叶,为苋科植物尾穗苋Amaranthuscaudatus.的叶,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
猪鬃凤尾蕨,为凤尾蕨科植物猪鬃凤尾蕨Pterisactiniopteroides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
蓼实,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的果实。具有化湿利水、破瘀散结、解毒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鱼类小瓜虫病的天然饲料添加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抗鱼类小瓜虫病的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由下述质量比的药材为主要原料制备而得:老枪谷子8-12份,老枪谷叶8-12份,猪鬃凤尾蕨4-6份,莱菔子4-6份,蓼实1-3份。
该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取老枪谷子、莱菔子、蓼实3味药材,粉碎,加入到渗漉桶中,用体积百分比为65%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的质量为药材质量的8倍,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尽并浓缩,标为渗漉浓缩液,备用;取老枪谷叶、猪鬃凤尾蕨2味药材,粉碎,以每1g药材加10ml水的比例加入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加入前述渗漉浓缩液,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优选的,所述药材的质量比为:老枪谷子10份,老枪谷叶10份,猪鬃凤尾蕨5份,莱菔子5份,蓼实2份。
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按1-5:100的质量比例,将本发明饲料添加剂加入到鱼的日常基础饲料中。
本发明组合物对鱼类小瓜虫病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
另外,本饲料添加剂的原料均是天然植物,有着独特的香味,对鱼类有着良好诱食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由下列试验证明。
试验例1本发明添加剂对鱼类小瓜虫病的效果试验
材料
供试添加剂:本发明饲料添加剂,按实施例3制备,试验时按3:100的质量比例,将本发明饲料添加剂加入到鱼的日常基础饲料中。
试验鱼:感染小瓜虫的鳞鲤,其规格为平均体长(12±1)cm,平均体重(121±5)g,鳃部平均计生50个寄生虫。
试验方法
将试验用鱼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尾,试验组给予含有本发明添加剂的饲料,对照组给予不含添加剂的基础饲料。每天投食一次,共投食6天,在投食后2小时,每组随机捞取2尾鳞鲤,分别在鳃部、背鳍基部、体表、尾鳍刮取小瓜虫进行镜检,记录小瓜虫个数,每次重复3次,记录平均值。投食期间每天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试验组的小瓜虫密度及死亡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果提示,本发明添加剂防治小瓜虫病效果显著。
表1本发明添加剂对鱼类小瓜虫病的治疗效果
试验例2本发明添加剂对鲤的诱食效果
材料与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派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派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5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