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光纤预制棒用夹持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0073.2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1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蒋培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沃森优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3 | 分类号: | C03B37/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光纤 预制 夹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光纤预制棒用夹持部,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可伸缩的新型光纤预制棒用夹持部。
背景技术
光纤预制棒是制造石英系列光纤的原材料,具体而言,是用于拉制光导纤维的预制大棒,通常由二氧化硅颗粒材料烧结而成。如业界所知,在由预制大棒即光纤预制棒拉制光纤的过程中需将预制大棒以悬挂固定方式悬固于悬挂装置上。目前先采用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使用了带有锁孔的偏心环,因而需使光纤预制棒尾柄的末端形成一得以由锁孔限定的球头,于是给光纤预制棒的加工造成一定的难度;2,由于光纤预制棒以偏心状态挂着于光纤预制棒限定机构上,也就是说光纤预制棒的纵向中心并不与石英挂棒的纵向中心相一致,并且由于光纤预制棒尾柄末端的球头处于不固定的自由状态,因而在拉制光纤的过程中不免存在晃摆情形,甚至存在球头部从通住锁孔的开口槽处窜出而引发事故之虞。针对以上问题考虑采用一个支架对光纤预制棒进行定位夹持,然不同规格直径的光纤预制棒在定位夹持时由于其中心轴线与支架中心之间的距离是不定的,因此如何实现完美的定位夹持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光纤预制棒用夹持部,具有结构紧凑、可伸缩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光纤预制棒用夹持部,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悬挂装置中竖直设置的竖杆上,包括固定设置在竖杆上的安装环、与所述安装环相连并沿安装环径向分布的若干肋板、设置在肋板远离安装环一端的定位环,光纤预制棒侧面部分置于所述定位环中,所述肋板由与所述安装环相连的第一肋板和与所述定位环相连的第二肋板组成,所述第二肋板螺纹配合在第一肋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肋板上螺纹长度占所述第一肋板长度的1/4。
优选的,所述定位环呈V形,由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组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柔性防滑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柔性防滑凸起。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肋条采用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螺纹配合的方式,通过改变第一肋条与第二肋条的螺纹配合长度从而改变定位环与安装环中心之间的距离,实现伸缩调节的作用,以此满足不同规格直径光纤预制棒的定位和夹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光纤预制棒用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环、21-第一肋板、22-第二肋板、3-定位环、31-第一侧面、32-第二侧面、33-第一柔性防滑凸起、34-第二柔性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光纤预制棒用夹持部,夹持部设置在悬挂装置中竖直设置的竖杆上,包括固定设置在竖杆上的安装环1、与安装环1相连并沿安装环1径向分布的若干肋板、设置在肋板远离安装环1一端的定位环3,光纤预制棒侧面部分置于定位环3中,肋板由与安装环1相连的第一肋板21和与定位环3相连的第二肋板22组成,第二肋板22螺纹配合在第一肋板21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肋条采用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螺纹配合的方式,通过改变第一肋条与第二肋条的螺纹配合长度从而改变定位环3与安装环1中心之间的距离,实现伸缩调节的作用,以此满足不同规格直径光纤预制棒的定位和夹持。
为了保障重合部分长度可调的目的,上述的第一肋板21上螺纹长度占第一肋板21长度的1/4。上述的定位环3呈V形,由第一侧面31和第二侧面32组合而成,为了紧紧抱住光纤预制棒,第一侧面31上设置有第一柔性防滑凸起33,第二侧面32上设置有第二柔性防滑凸起34。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沃森优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沃森优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0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