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蟾酥提取物在制备治疗人脑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39186.0 申请日: 2016-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5687251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2
发明(设计)人: 翁琰;王艳华;文爱东;奚苗苗;杨志福;段佳林;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5/65 分类号: A61K35/65;A61P35/00;A61K31/585
代理公司: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代理人: 谢钢
地址: 710032 ***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蟾酥 提取物 制备 治疗 人脑 胶质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基于蟾酥提取物的纳米制剂在制备治疗人脑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属 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 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61%,其侵袭性强,预后差,是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恶性肿 瘤。人脑胶质瘤在发病之初,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并且由于胶质瘤位于重要功能区及深部 的侵袭性生长特征,使其难以全切,对放化疗也不甚敏感,非常容易复发。而化学药物和一 般的抗肿瘤中药,因很难同时具有杀伤人脑胶质瘤细胞和透过血脑屏障两方面作用,疗效 也不理想,导致人脑胶质瘤至今仍是全身肿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因此,研发相对高效 低毒的新型抗人脑胶质瘤化疗药物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当前世界研究的 前沿课题和热点领域。

蟾酥一词来源于《本草衍义》,是由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 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蟾酥包含多种化学成分,按溶解性质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水溶性部分,包括一定量的吲哚类生物碱(5-羟色胺、蟾蜍色胺、蟾酥季胺等)、多糖 类、有机酸和氨基酸等成分;一类为脂溶性部分,约占20%,具有甾体结构,统称为蟾蜍甾类, 蟾蜍甾类又分为与辛二酰精氨酸结合的酯即蟾蜍毒素以及游离的蟾毒配基两大类。我国第 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蟾酥味辛、寒,主邪气,破庙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 患热病”,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抗肿瘤等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蟾酥提取物的抗人脑胶质瘤药物——蟾毒配基纳米 制剂(bufadienolidesnanopreparation,BU-NP)在制备治疗人脑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现过程如下:

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大于90%的蟾酥提取物在制备治疗人脑胶质 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比为2:3:5。

蟾毒配基包括蟾毒灵、蟾毒它灵、蟾毒它里定、华蟾酥毒基、华蟾毒它灵、脂蟾毒配 基、日蟾毒素、日蟾蜍毒配基、沙蟾毒精、远华蟾毒精及南美蟾毒精等20余种蟾毒配基。

蟾毒配基很不稳定,在水中几乎不溶,加之其毒性较大,给药后半衰期短,消除迅 速,体内分布广泛,同时会引起室性早搏等心脏不良反应,导致蟾酥制剂的开发具有一定难 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将蟾酥提取物制备成纳米制剂,包括蟾毒配基固体脂质纳米 粒、蟾毒配基纳米脂质体、蟾毒配基亚微乳、蟾毒配基纳米囊、蟾毒配基纳米球、蟾毒配基纳 米乳或蟾毒配基聚合物胶束,纳米制剂的粒子尺寸为1~1000nm。

本发明纳米制剂中含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浓度和为0.001~5mg/ ml。

纳米制剂具有双重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除诱导细胞凋亡外,还可作为细胞自噬 促进剂,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两种方式共同作用杀伤人脑胶质瘤细胞。本发明纳米制 剂通过产生ROS介导JNK的活化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的自噬。

本发明采用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进行体内实验,BU-NP静脉注射后 可与大脑毛细血管内的内皮细胞结合,将药物透膜传递入脑或是通过吸附介导包吞转运作 用,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使蟾毒配基在脑中的分布进一步增加,从而显著延长裸鼠的带瘤 生存期,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通过活体动物体内荧光成像技术检测肿瘤的信号强度、核 磁共振扫描技术检测肿瘤的体积大小,结果表明BU-NP体内抑瘤效果优于等剂量普通的蟾 酥提取物溶液剂(bufadienolidessolution,BU-S)而心脏毒性低于BU-S,且与临床目前 正应用的药物比无显著性差异。以上证实了蟾毒配基纳米制剂具有优于普通的蟾酥提取物 溶液剂抗人脑胶质瘤的优势,可用于制备治疗人脑胶质瘤的药物,对人脑胶质瘤的治疗及 预后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测定经BU-NP处理后U87-MG细胞内ROS 产生以及LC3,p-JNK和JNK表达的变化,确定了BU-NP可作为细胞自噬促进剂,通过诱导细 胞自噬杀伤人脑胶质瘤细胞,并且作用机制与ROS的产生及JNK的活化有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9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