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38322.4 | 申请日: | 2016-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经民;张斌;刘冲;梁超;刘军山;王立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关慧贞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迷宫 式微 流体 延时 流动 操控 单元 | ||
1.一种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采用被动式毛细驱动,包括迷宫入口凸台结构、迷宫出口凸台结构、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和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
迷宫入口凸台结构由位于通道最前端的4个矩形凸台组成,4个矩形凸台的中心处于通道同一横截面上,两端的2个矩形凸台与通道壁接触;迷宫入口凸台结构中的4个矩形凸台在通道横截面方向上等间距分布,矩形凸台的间距为30-400μm,4个矩形凸台尺寸相同,其中宽度为50-400μm,长度由通道的宽度与这4个矩形凸台在通道横截面方向上的间距决定;
迷宫出口凸台结构由位于通道最后端3个矩形凸台组成,3个矩形凸台的中心处于通道同一横截面上,两端的2个矩形凸台与通道壁接触;迷宫出口凸台结构中的3个矩形凸台在通道横截面方向上等间距分布,间距为30-400μm,3个矩形凸台尺寸相同,其中宽度为50-400μm,长度由通道的宽度与这3个矩形凸台在通道横截面方向上的间距决定;
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由1个长条矩形凸台组成,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中矩形凸台的宽度为50-300μm,其两端与通道壁的距离相同,为10-300μm;
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由3个矩形凸台组成,3个矩形凸台的中心处于通道同一横截面上,两端的2个矩形凸台与通道壁接触;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中的3个矩形凸台在通道横截面方向上等间距分布,间距为30-400μm;3个矩形凸台的宽度相同,为50-300μm;中间不与通道壁接触的矩形凸台长度为250-600μm,其余2个矩形凸台长度相同,由通道的宽度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入口凸台结构、迷宫出口凸台结构、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和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的高度为10-180μm且小于通道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和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位于迷宫入口凸台结构和迷宫出口凸台结构中间,二者在通道方向上依次交替等间距排列,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和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的数量由需要控制的延迟时间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有矩形凸台在通道纵向上等间距分布,间距为30-3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有矩形凸台在通道纵向上等间距分布,间距为30-3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入口凸台结构、迷宫出口凸台结构、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和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的材质为苯乙烯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入口凸台结构、迷宫出口凸台结构、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和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的材质为苯乙烯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入口凸台结构、迷宫出口凸台结构、1号迷宫墙凸台结构和2号迷宫墙凸台结构的材质为苯乙烯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83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