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中式烹饪炒炸工业化的流态化、半流态化微波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7640.9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韩沐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沐昕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24;H05B6/64;H05B6/6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中式 烹饪 工业化 流态化 半流态化 微波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中式烹饪炒炸工业化的流态化、半流态化微波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炒、煎、炸、烹是中式烹饪中的基本技术,也是被中国家庭和餐饮业广泛使用的几种 烹饪方法。炒、煎、炸、烹的工作过程可归纳为,通过燃烧的火焰将开放容器锅内的介质 各种食用油加热到一定的温度(200~300℃),将颗粒状食品和调料依次投入开放容器锅 内,一方面通过介质与颗粒食品传热将食品加热成熟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传质即扩散作 用实现调料与食物的混合。通过分析炒、煎、炸、烹的工作过程可发现,其加热成熟过程 存在以下缺点:
(1)散热损失大,能源浪费
开放容器锅与火焰和烟气接触面积有限,即开放容器锅与火焰和烟气间的传热面积量 少,不足以将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降到较低的温度,烟气未经与开放容器锅传热就散失到 环境中,散热损失量大,普通的台式燃气灶热效率一般都小于60%,有40%-50%能量被 浪费。
(2)电加热设备内食物与调料不能充分混合
电加热方式微波炉、电烤箱、电饭煲散热小,节能效果明显,但电饭煲只能用于食物 的蒸煮,微波炉、电烤箱不能实现食物与调料(如咸味盐)的混合即各种风味物质在食物 中的扩散传质(食物需提前腌制)。
(3)烹饪时大量产生油烟污染环境,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为了缩短加热时间,需提高介质各种食用油与食物的温差,炒、煎、炸、烹过程中介 质各种食用油温度一般大于300℃。研究表明食用油温度高于250℃会产生大量油烟,污 染环境,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4)炸烹饪时产生大量千滚油,危害使用者健康
在炸烹饪过程中,食物要从介质各种食用油中瞬间吸收大量热,为防止介质温度瞬间 下降过快,烹饪中预先将大量食用油加热至较高温度(如炸油条)。在实际烹饪过程中, 为降低成本,食用油被反复长时间加热,就是我们常说的千滚油。食用油会在高温中产生 热聚变并滋生系列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类和杂环胺类化合物,这都是学术界公认的强致 癌物。而随着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多,其中致癌物亦会呈几何级数增长,相应地,对人体的 危害也就越大。
(5)食物受热不均,易过热造成营养物质流失
食物加热的传热方式以热传导为主,当食物颗粒度较大时,为使食物内部达到成熟温 度,食物表面已达到较高温度。研究表明食物加热温度过高会产生大量营养物质流失。
(6)火候控制难度高,不易实现工业化
炒、煎、炸、烹的烹饪过程短,火候全凭烹饪者的经验把握,对烹饪者技术要求高。 由于烹饪过程短,在工业化中很难进行自动控制。
综上所述,有必要发明一种能够实现节能(散热损失小)、环保(不产生油烟)、对 食用者身体无害(不产生千滚油)、不降低菜品味道、操作难度低且适合工业化的新型食 物加热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炉灶加热技术能耗大(散热损失大)、不环保(产生油烟)、 营养物质流失(食物受热不均,易过热)、对食用者身体有害(产生千滚油)、操作难度 高且不易工业化;微波炉电烤箱不能实现食物与调料混合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中式烹 饪炒炸工业化的流态化、半流态化微波加热装置。
本发明一种可实现中式烹饪炒炸工业化的流态化、半流态化微波加热装置包括:食物 加料器、流态化微波加热腔、油及液体调料雾化器、微波发生器、布风喷嘴一、风室一、 通管、食物振动装置、进风管一、送风机、传动装置、电机、进风管二、风室二和布风喷 嘴二;
其中流态化微波加热腔左侧外壁设有食物加料器,右侧外壁设有微波发生器,顶部设 有油及液体调料雾化器,底部设有电机,食物加料器的进料口与流态化微波加热腔连通;
流态化微波加热腔两侧内壁分别设有风室一和风室二,风室一的斜面上设有布风喷嘴 一,风室一通过进风管一与送风机相连;风室二的斜面上设有布风喷嘴二,风室二通过进 风管二与送风机相连;风室一和风室二的下方设有通管,通管中设有食物振动装置,食物 振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相连,食物振动装置在通管中上下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沐昕,未经韩沐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7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泵车弯管用弯管机
- 下一篇:扁钢煨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