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路接头及压缩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7474.2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6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沈慧;范少稳;谢利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2 | 分类号: | F24F1/12;F24F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1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接头 压缩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接头及压缩机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中使用的单缸旋转式压缩机,运行中因不平衡惯性力与惯性力矩 会引起压缩机的较大振动,尤其是压缩机吸气端,随着与压缩机旋转中心 距离的增大而振动更加剧烈。
压缩机吸气管、排气管与空调管路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刚性连接,由于 金属管刚性较强,压缩机振动将直接传递至空调管路上,管路振动大会产 生噪声与应力问题,影响产品品质与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采用复杂的管路形状、增加长度、 增加橡胶减振块或配重块等措施来降低管路上的振动,解决因振动引起的 噪声、应力过大问题。这些措施不仅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大大提高了设计 与生产难度。
专利号为CN03144432.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金属软管替代硬质铜管 的旋转式压缩机用吸排气管结构,但是这种金属软管价格昂贵,批量生产 不切实际。
专利号为CN201220620473.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加管路柔性、降低 管路振动的吸气管,但这种吸气管长度增加较多,成本增加;同时由于指 定了管路方向,对空调空间尺寸、设计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震的管路接头及压缩机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路接头,管路接头包括:扩口管,扩口管具有扩 口端;连接管,连接管具有插入扩口端的连接端;减震套,减震套套设在 连接端上,并与连接端的外周壁和扩口端的内周壁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减震套的厚度为D,其中,D>3mm。
进一步地,减震套的长度为L,其中,L>10mm。
进一步地,减震套为橡胶套。
进一步地,减震套通过烧结与连接端的外周壁和扩口端的内周壁密封 连接。
进一步地,减震套通过粘接与连接端的外周壁和扩口端的内周壁密封 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冷媒管路,压缩机和 冷媒管路通过前述的管路接头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管路接头及压缩机系统,通过设置扩口管,并在扩口管 与连接管之间设置密封连接的减震套,从而降低扩口管与连接管的震动传 递,起到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 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管路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管路接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管路接头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扩口管;11、扩口端;20、连接管;21、连接端;30、减震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管路接头,管路接头包括:扩口管10, 扩口管10具有扩口端11;连接管20,连接管20具有插入扩口端11的连 接端21;减震套30,减震套30套设在连接端21上,并与连接端21的外 周壁和扩口端11的内周壁密封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扩口管10,并在扩 口管10与连接管20之间设置密封连接的减震套30,从而降低扩口管10 与连接管20的震动传递,起到减震的效果。
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减震套30可以为耐高温、耐压力、耐冷媒 和冷冻油的橡胶套,从而提高可靠性。进一步地,减震套30单边厚度D >3mm,减振套长度L>10mm,有利于提高减震套30的承压能力,保证 密封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减震套30的减震效果,提高可靠性。
优选地,减震套30通过烧结技术使得减振套的内周壁贴附在连接管 20的外周壁上、减振套的外周壁贴附在扩口端11段内周壁上。根据需要, 减震套30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与连接管20和扩口管10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冷媒管路,压缩机和 冷媒管路前述的管路接头连接。即连接管20和扩口管10的另一端分别与 压缩机和冷媒管路焊接连接。根据需要,管路接头可以安装在压缩机的吸 气管路或排气管路上,也可以同时安装,从而有效减震,减轻压缩机振动 传递至冷媒上,进而降低冷媒管路振动引起的噪声与应力问题,提高产品 品质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7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