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7022.4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宋淑娟;于思明;徐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25/02;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衰竭 维持 血液 透析 患者 周围神经 病变 中药 制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由黄芪、红参、山药、泽泻、猪苓、丹参、川芎、红花、黄连、蒲公英、苦参、麦冬、银杏叶、桑寄生、淫羊藿、菟丝子、柴胡、葛根、大枣、甘草药味制成,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滋补肝肾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配伍合理,简单易行,无毒副作用,便于患者服用,疗效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尿素氮、肌酐逐渐升高,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大中分子毒素滞留,以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发展的终末阶段即为尿毒症,亦称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ESRD患者必须依赖肾移植、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作为肾替代治疗的方法之一,是目前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而且维持性血液透析已使一些严重的ESRD患者得以生存,部分患者可以恢复一定劳动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理论中,血液透析是祛湿浊、通血脉之法。慢性肾衰竭标实之证实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的直接原因,亦是血液透析所针对的主要对象。血液透析通过弥散和渗透以达到消除体内过多水分及血中毒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大多使用较大剂量的肝素,故又起到活血化瘀、畅通血脉作用。在充分透析的患者中,其湿浊、瘀血清除充分,但是在透析不充分情况下,湿浊、瘀血清除不足,出现显著的邪实症状,如倦怠乏力、面黄不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胸闷气短、尿少无尿、腹胀呕恶、肤燥搔痒、面浮肢肿等症状,长此下去,进一步引发各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心包炎、贫血、透析性骨病等,从另一方面危及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已出现一些针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或中药制剂。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 20131011938.0涉及一种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局部硬结护理外用药散,由大黄、三七、红花、肉桂、浙贝、儿茶、冰片等配制而成。又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69029.6涉及一种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紫河车、巴戟天、当归、熟地黄、败酱草、土沙参、桂枝等中药制成。中国专利申请CN 20151040777.8涉及一种缓解血液透析后皮肤过敏、瘙痒的中药药浴,由地肤子、艾叶、青黛、石斛、红花、槟榔、吴茱萸、薄、金银花、急性子、土蜂子、泥蛇、苦楝皮等中药制备而成。但是,目前尚且没有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有显著疗效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20-40份、 红参20-40份、山药20-40份、泽泻20-40份、猪苓20-40份、丹参20-40份、川芎20-40份、红花20-40份、黄连20-40份、蒲公英20-40份、苦参20-40份、麦冬20-40份、银杏叶20-40份、桑寄生20-40份、淫羊藿20-40份、菟丝子20-40份、柴胡20-40份、葛根20-40份、大枣20-40份、甘草20-40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0-40份、 红参20-30份、山药25-35份、泽泻25-35份、猪苓30-40份、丹参25-40份、川芎20-30份、红花20-30份、黄连25-35份、蒲公英25-35份、苦参20-25份、麦冬30-40份、银杏叶30-40份、桑寄生25-35份、淫羊藿20-30份、菟丝子30-40份、柴胡20-30份、葛根25-35份、大枣30-40份、甘草20-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7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阴虚火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