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渣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6667.6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7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叶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政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蒋真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水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技术和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渣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当前污水处理技术的核心瓶颈问题有4个:1)设备造价高;2)设施场地的占用大;3)污水处理时间长;4)污水处理的成本高。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实现以下成果:
a)前处理设备小型化:将各种处理工艺进行综合,快速去除污水中的主要颗粒物,包括主要的COD和BOD等,为后续的进一步处理打好基础;
b)药剂控制和反应时间控制:
·合理和少量的药剂使用,避免产生更多的废渣;
·让药剂能和污水进行快速地混合和充分反应,使处理时间短,能耗少;
c)低能耗/低成本条件下,渣和水能够快速被分离:
·不用暂停污水处理进程,连续出水和连续出渣
·使排出渣含水量低,能耗少;
d)水处理工艺优化
·做到连续污水处理,减小蓄水池体积
·减小污水处理设备的体积(包括如连续出渣,减小压渣设备的体积等)
·优化水处理工艺,减小整体占地面积和空间体积
·不做无节制处理,做到能达标回收利用,做到0排放
e)在线监测&自动化调整:
·处理工艺全自动化(PH、COD、BOD、TP、TN和电导率等在线检测,及药剂使用量的自动调整)。
针对以上a),b),c),d)和e),系列发明了相对应技术,本发明是针对c)低能耗/低成本条件下,渣和水能够快速被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渣水分离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渣水分离器,包括进水分层管1、出水收集管11、第一流速传感器121、第二流速传感器122、第三流速传感器123、PLC控制器16和挡板17,所述进水分层管1在重力方向上逐步放大流体空间,使流速逐步减缓,分为上下流,形成上缓冲分层区2和下缓冲分层区20,上缓冲分层区2一侧设有上导流板3、上浮渣收集区4、上滤网6、上滤网清洁器7、上浮渣排放器8、上导流管10、上部渣传感器13、上排放控制器14、上清洁控制器15和上单向阀18;下缓冲分层区20一侧设有下导流板30、下沉渣收集区5、下滤网60、下滤网清洁器70、下浮渣排放器9、下导流管100、下部渣传感器130、下排放控制器140、下清洁控制器150和下单向阀180;挡板17设置在上导流管10与下导流管100的交汇处,第一流速传感器121设置在进水分层管1内,第二流速传感器122和第三流速传感器123分别设置在上导流管10与下导流管100内,PLC控制器16接收第一流速传感器121、第二流速传感器122、第三流速传感器123、上部渣传感器13、上排放控制器14、上清洁控制器15、下部渣传感器130、下排放控制器140和下清洁控制器150的信号,由PLC控制器16进行复杂运算后发出控制信号,上清洁控制器15或上排放控制器14,使下滤网清洁器70动作,清洁滤网,或同时使上浮渣排放器8动作,排出上浮渣。
所述进水分层管1在重力方向上逐步放大流体空间,使流速逐步减缓,利用重力原理,使比重轻的渣在前进过程中上浮,使比重重的渣在前进过程中下沉。
所述水流遇到阻碍时,分为上下流,形成上缓冲分层区2和下缓冲分层区20从而带动“上浮渣”进一步上浮进入上浮渣收集区4,“下沉渣”进一步下沉,进入下沉渣收集区5。
所述上导流板3使水流斜向冲刷到上滤网6表面,使水通过上滤网6流通,使渣上浮与上滤网6分离,防止渣在上滤网6上进行聚集,使渣水分离;下导流板30使水流斜向冲刷到下滤网60表面,使水通过下滤网60流通,使渣下沉与下滤网60分离,防止渣在下滤网60上进行聚集,使渣水分离。
所述导流板,使水流斜向冲刷到滤网表面,水流反弹,使上浮渣或者下沉渣进一步压实,便于今后的渣水分离和排放。
所述上浮渣收集区4在上滤网6上方设置合适的储渣空间,利用重力原理,使浮渣聚集在一起,再利用水压的作用,使渣逐步集结成团减少含水量;下沉渣收集区5在下滤网60下方设置合适的储渣空间,利用重力原理,使沉渣聚集在一起,再利用水压的作用,使渣逐步集结成团减少含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政,未经叶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6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倍捻机超喂罗拉的导丝瓷件自定位结构
- 下一篇:生物质能平衡过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