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井液的低粘高弹剂及钻井液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5831.1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占盈;段志锋;吴学升;高云文;欧阳勇;周文军;王勇茗;赵巍;张燕娜;王彦博;陈春宇;徐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035 | 分类号: | C09K8/035;C09K8/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何锐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低粘高弹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钻井液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钻井液的低粘高弹剂及钻井液制备方 法,主要用于油气井钻井领域,改善钻井液的力学性能。
背景技术
钻井液是钻井过程中在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其具有清洁井底、携带岩屑、 平衡井壁和地层压力、冷却及润滑钻头和钻柱、水力破碎岩石等多种作用。钻井液通常包 括基浆(例如膨润土浆)和添加剂,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调节钻井液的性能,例如加重剂、 抑制剂、降滤失剂、润滑剂、封堵剂等。
致密气藏具有低渗透、低压力、低丰度和强非质性等特征。致密气藏储层的孔隙度 低,喉道半径小且分布不均,易发生固体堵塞、水敏、水锁等伤害。而且,根据新环保法要求, 钻井液不落地已经成为绿色钻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钻井液的重复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通常采用提高钻井液粘度的方法来确保井壁稳定和携岩能力,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保证井壁稳定,但钻井液无法固液分离,导致后端泥浆废液处理量大;由此会造成钻井设备 钻速慢、钻井周期长、易污染储层、钻井液处理难度大和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使钻井的周 期和成本显著增加。目前迫切要求研制一种在低粘度的情况下保证携岩要求和井壁稳定要 求的钻井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低粘高弹剂,加入钻 井液中,达到发挥降低滤失、稳定井壁和保护储层的作用,增强和提高体系携带和悬浮能 力、钻屑保持率和回收率;达到有效抑制泥包和钻屑床,有效提高机械钻速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井液的低粘高弹剂,其组分及重量比例为: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粉末10~25重量份,烷基酚聚氧烯醚不饱和酸酯粉末2~5重量份, 有机硅烷3~7重量份和卤代环醚2~3重量份。
上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结构以弹性体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和以AS树 脂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的均匀混合物,颗粒细度300目。
上述烷基酚聚氧烯醚不饱和酸酯粉末为可分散胶粉OP-10。
上述有机硅烷为国民淀粉公司提供的型号为SEAL80的疏水材料。
上述卤代环醚中卤代基团为氟或溴。
一种包含低粘高弹剂的钻井液,其由以下各组分按重量份配比组成:降失水剂0.5~2 重量份,降滤失剂0.5~2重量份,低粘聚阴离子纤维素PAC-LV0.1~1重量份,有机胺基 抑制剂1~3重量份,水80~90重量份和所述低粘高弹剂5~10重量份。
上述有机胺基抑制剂采用东营利丰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型号为LF- 518的钻井液用有机胺基抑制剂。
上述降滤失剂是磺化酚醛树脂SMP。
上述降失水剂为羧甲基淀粉CMS。
一种包含低粘高弹剂的钻井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80~90重量份的水中依次加入0.1~1重量份的低粘聚阴离子纤维素搅拌至溶 解后,依次加入0.5~2重量份的降失水剂、0.5~2重量份的降滤失剂和1~3重量份的 有机胺基抑制剂,继续搅拌至溶解后,加入5~10重量份的低粘高弹剂剂,继续搅拌至溶 解,并调节pH值至8~9,即得所述钻井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低粘高弹剂组成简单,制备方便;含有低粘高弹 剂的钻井液密度小,流动性好,粘度低,有利于携岩及井壁稳定,此外该钻井液对储层的伤 害程度小,并有利于重复使用。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井液的低粘高弹剂,其组分及重量比例为: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粉末10~25重量份,烷基酚聚氧烯醚不饱和酸酯粉末2~5重量份,有机硅 烷3~7重量份和卤代环醚2~3重量份。
包含该低粘高弹剂的钻井液,其由以下各组分按重量份配比组成:降失水剂0.5 ~2重量份,降滤失剂0.5~2重量份,低粘聚阴离子纤维素PAC-LV0.1~1重量份,有机 胺基抑制剂1~3重量份,水80~90重量份和所述低粘高弹剂5~10重量份。
包含该低粘高弹剂的钻井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5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